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8-10-08 — 2018-12-07
作业要求 : 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了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理念,现根据自己所学, 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课例研修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 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 2. 课例研究的模式 3. 研究过程 4. 课例研究的结果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胡记华 所属单位: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 提交时间: 2018-12-01 14:05:09 浏览数( 0 ) 【举报】
《古今言殊》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言文字应用》是一门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它没有“另起炉灶”,特别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衔接;在教学形式上,它特别强调动脑动手,反对灌输,提倡在“参与式”互动中快乐地学习。基于选修课教材特点和本篇教学内容实际,本课教学应充分发动学生,还学生主动权: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在活动中探讨相关规律,在活动中练习巩固;在兴趣中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活动),唤醒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具体操作程序可以是从具体的例子和活动,到抽象的知识(规律),再到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演练。设计分A、B案,A案强调基础,B案强调创新;A案适合基础一般的学生,B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1 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2 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
[课时安排] 2课时
方案A
[教学流程]
一、趣味引入
1978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一道是:
翻译划线的句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结果这一年这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由此可见。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此类尴尬的再次发生。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所在。
(通过这一情趣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划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人说出现代汉语意思。先说词再到句子,然后互换角色。
词语对照:
古一今:修一修长 形貌一形体相貌 映丽一光艳美丽 窥一照(看) 谓一对……说甚一很 旦日一第二天
句子对照:
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今: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漂亮?
古: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今: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古:忌不自信。
今:邹忌不相信自己。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先对古今语词差别有切身的体会感受)
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查找的结果与言说的体验,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能否从中窥出汉语演变的一些端倪。要求结合例子说明。
讨论明确:词语上的变化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意义不变的,如“形”“妻”“自”“衣”等;一种是只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的,如“之”“其”;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的,如“服”的义项“穿衣”,今天已经消失。
注意: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在学会独立分析,敢于质疑。比如“之”的用法,书上把“之”放在第二类,实际上也可以把它放在第三种情况里,因为“之”字的某些义项(很多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讨论明确:
句式的变化: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比如表示两种事物比较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等;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比如一方不如另一方的“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注意:在学生归纳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两者比美”的两种不同句式这一有趣现象及其存在原因。同一篇文章中出现同义句的多种表达,避免了重复,使得文章更生动更具有可读性。我们最终选择了更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样的句式作为今天的表达样式,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扬弃与吸收的过程。从能力培养来看,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活动三:举一反三,再鉴差别。
引导学生在原有选例的基础上再找出其他典型的例子,对古今言殊的变化进行拓展性的分析鉴别。
讨论明确:
古今词义演变:
客(客人)、谈(交谈)、外(外面)等:意义没怎么变,但现在已经不单独使用了。
其: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现代仅在成语中使用,如“适得其反、各得其所、自得其乐”等。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失了,而“暗中查看”的意思还用于“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许多词语。
古今句式变化:
《庄子•秋水》中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中用“见……于”表示被动,这一种表被动的句式今天已经不用了。
《史记•屈原列传》中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中“忠而被谤”的“被”表示被动,现代汉语中也用“被”表示被动,变化不大。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分析推理能力)
三、问题探讨
探讨一,古今词语脸谱之变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变?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活动成果分析得出:
变化的特点之一是词形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双音节词为主,如妻(妻子)、医(医生)、师(老师)等;之二是词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土豪、知青等,新词应运而生,如电脑、MP3、纳米、克隆等;之三是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现在说司机,“戏子、优伶”现在说“演员”等;之四是词语的引申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尽量结合例子探析,易于理解吸收)
至于为什么会变,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推理:大千世界,变是规律→社会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语言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当然也会变。
为了加深理解,可联系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自其变者观之,则万物曾不能于一瞬”来品悟“变”的永恒;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产品来品读生活的日新月异;也可通过一两个特例来对比古今汉语,品鉴当代人弃烦琐、更务实、喜简洁的语言表达。比如:古人说月白为“皎”,日白为“晓”,人白为“皙”,雪白为“皑”,草白为“葩”。文化素养不高之人搞清这些差别时,恐怕胡子都要“白”了,所以现代生活中人们统称之为“白”就好了,颇为简洁明了。
让学生明确:汉语词汇演变是适时而变,应需而生,词语的演变也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踩着旧知的“肩膀”去采摘新知的“果子”。往往事半功倍。
探讨二:语法之变有何规律?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由典型的例子去概括归纳:
一种是语序的变化。如“何陋之有”“忌不自信”,按照现代汉语语序,就是“有何陋”“忌不信自”。
一种是句式的变化。比如判断句,古代汉语中一般用“者、也”句式,而现代汉语则直接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廉颇是赵国良将”。
另一种是词类的变化。也就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比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就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现代汉语说就是“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讨论明确后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古今词汇变化与语法变化两者的幅度大小。教师可援引吕叔湘先生的话“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加注意词汇演变的学习和运用。
(由特殊到一般,结合例子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趁势演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战国策•秦策三》)
A 文中除人名、地名外,古今意义一致的字有___________。
B 意义未变,现在不能单用的有________。
C 意义未变。但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的有__________。
D 文中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的有________。
E “橐载”的意思是_________,这种格式在古汉语语法中叫做_________。
F “蒲服”的意思是“匍匐”,因为两者同为__________,音近而相通。
参考答案:A 出、行、伏 B 载、昼、饵、乞、食、兴 C 而、于、为 D 卒、至于、霸 E 用口袋装,名词作状语 F 疊韵
(趁热打铁,现炒现卖,效果较好)
五、实践应用。
仿《陋室铭》写一段“XX铭”。
参考例文: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
交友铭
貌不在荚,善良则成。友不在多,诚实则行。斯是朋友,读书聪明。学海勤泛舟,求知无捷径。谈笑有同窗,往来无白丁。可以开玩笑,别当真。无势利之白眼,无嫉妒之伤神。损友须远离,良友多亲近。吾自云:珍重友情。
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在于运用。写之前。可以先背诵复习《陋室铭》,再出示一则仿写加以点拨指导。指导原则:重形式,更重思想内容,绝不以词害意。通过仿写,让学生品读古代文言经典,反刍消化后写现代文章,使古言今文有机结合,古词今语巧妙对接,在古今思想文化碰撞交融中再次体悟文言之美及其经久的魅力。
方案B
教学流程参考A案。其中几个相关环节可适当变更,以便更自主创新地学习本节内容。
片段一:学生表演《邹忌讽齐王纳谏》
要求:记熟台词,表演力求生动。学生点评。
片段二:挂牌介绍
做法:由学生自己找文中古今有差异的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自己归类。然后,再与教材中的归类加以比较,并就疏漏及疑难处互相启发,或与老师互动交流。明确后。大家分工对古今差别的某一类,从名称、特征、典型例证等方面进行介绍。
(A案中师生共同探讨,这里更强调学生自主解决)
片段三:自由辩论
A案中采用静态仿写,这里设置动态辩论,更强调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辩题设置应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想说,有理要辩。
要求:自主分为正反两方,以“我们要不要学习文言文”为辩题,每一方内部自主分工,自查资料,自组语言。准备自由辩论。
注意:辩论后,教师不必立刻做出评判,可让学生课后每人写一段代表他本方观点的总结陈词,从而将课内辩论、思考自然延伸到课外。
学生年轻气盛,喜欢论辩,设置辩论活动就是给他们提供展才展智、提升人生境界的机会。而直接进行自由辩论,目的是让学生不必拘泥于辩论的外在形式,而重在探讨交流,展示自我。同时,进行不限制人数的自由辩论,可以使参与面更广。双方观点交锋更加精彩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