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个人研修计划 作业周期 : 2018-09-072018-12-03

作业要求 :

通过选修课程,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个人教学问题,针对已确定的拟解决的问题,制定并提交一份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包括研修目标、研修主题、实施步骤、预期研修成果等。(建议直接在Word文档编辑好后,提交时直接粘贴到文本框中提交)

个人研修计划

姓名


教龄


工作单位


教学班级


此次培训过程中您想要解决的一个重难点问题


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上的一节课的名称


研修目标


研修主题


实施步骤


预期研修成果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个人研修计划

提交者:学员胡记华    所属单位: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    提交时间: 2018-12-01 14:02:46    浏览数( 0 ) 【举报】

方案A

   

  [教学流程]

   

  一、趣味引入 

  1978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一道是: 

  翻译划线的句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结果这一年这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由此可见。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此类尴尬的再次发生。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所在。 

  (通过这一情趣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划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人说出现代汉语意思。先说词再到句子,然后互换角色。

  词语对照: 

  古一今:修一修长 形貌一形体相貌 映丽一光艳美丽 窥一照(看) 谓一对……说甚一很 旦日一第二天 

  句子对照: 

  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今: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漂亮?

  古: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今: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古:忌不自信。 

  今:邹忌不相信自己。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先对古今语词差别有切身的体会感受)

  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查找的结果与言说的体验,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能否从中窥出汉语演变的一些端倪。要求结合例子说明。 

  讨论明确:词语上的变化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意义不变的,如“形”“妻”“自”“衣”等;一种是只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的,如“之”“其”;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的,如“服”的义项“穿衣”,今天已经消失。 

  注意: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在学会独立分析,敢于质疑。比如“之”的用法,书上把“之”放在第二类,实际上也可以把它放在第三种情况里,因为“之”字的某些义项(很多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讨论明确: 

  句式的变化: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比如表示两种事物比较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等;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比如一方不如另一方的“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注意:在学生归纳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两者比美”的两种不同句式这一有趣现象及其存在原因。同一篇文章中出现同义句的多种表达,避免了重复,使得文章更生动更具有可读性。我们最终选择了更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样的句式作为今天的表达样式,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扬弃与吸收的过程。从能力培养来看,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活动三:举一反三,再鉴差别。 

  引导学生在原有选例的基础上再找出其他典型的例子,对古今言殊的变化进行拓展性的分析鉴别。 

  讨论明确: 

  古今词义演变: 

  客(客人)、谈(交谈)、外(外面)等:意义没怎么变,但现在已经不单独使用了。 

  其: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现代仅在成语中使用,如“适得其反、各得其所、自得其乐”等。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失了,而“暗中查看”的意思还用于“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许多词语。 

  古今句式变化: 

  《庄子•秋水》中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中用“见……于”表示被动,这一种表被动的句式今天已经不用了。 

  《史记•屈原列传》中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中“忠而被谤”的“被”表示被动,现代汉语中也用“被”表示被动,变化不大。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分析推理能力)

   

  三、问题探讨 

  探讨一,古今词语脸谱之变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变?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活动成果分析得出: 

  变化的特点之一是词形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双音节词为主,如妻(妻子)、医(医生)、师(老师)等;之二是词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土豪、知青等,新词应运而生,如电脑、MP3、纳米、克隆等;之三是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现在说司机,“戏子、优伶”现在说“演员”等;之四是词语的引申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尽量结合例子探析,易于理解吸收)

  至于为什么会变,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推理:大千世界,变是规律→社会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语言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当然也会变。 

  为了加深理解,可联系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自其变者观之,则万物曾不能于一瞬”来品悟“变”的永恒;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产品来品读生活的日新月异;也可通过一两个特例来对比古今汉语,品鉴当代人弃烦琐、更务实、喜简洁的语言表达。比如:古人说月白为“皎”,日白为“晓”,人白为“皙”,雪白为“皑”,草白为“葩”。文化素养不高之人搞清这些差别时,恐怕胡子都要“白”了,所以现代生活中人们统称之为“白”就好了,颇为简洁明了。 

  让学生明确:汉语词汇演变是适时而变,应需而生,词语的演变也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踩着旧知的“肩膀”去采摘新知的“果子”。往往事半功倍。 

  探讨二:语法之变有何规律?请举例说明。


附件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