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醉翁亭记》

  发布者:杨宛秋    所属单位:普格县民族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12-18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太守为何而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

2、关于“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

2、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辄(zhé) 霏(fēi) 瞑(míng) 晦(huì)

伛偻(yǔ lǚ) 肴(yáo) 提携(xié) 蔌(sù)

酒洌(liè) 觥筹(gōng) 弈(yì) 翳(yì)  颓然(tuí)    

3、再读读出节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学生练读,掌握朗读节奏。

4、三读: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旨在读得通顺:

(1).学生结合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划出不解之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

(3).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4).生一人一句翻译全文,师生同为译者纠错。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朗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语段,给全班示范朗读。

2.学生点评朗读,教师指导示范。

3.全班齐读。

五、词汇积累。

教师出示现今仍有生命力的部分词汇,要求学生掌握。

1.找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2.找出文中词尾带“然”的形容词,解释在本文中的含义,并罗列现代汉语中带有词尾“然”的形容词若干。

学生交流明确: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杂然:错杂的样子。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掌握译文。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