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认识图形

  发布者:杨明福    所属单位:雷波县溪洛米乡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8-12-27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通过展开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些物体形成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与人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形成一定的感性知识。

教学难点:对物体进行的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模型教具。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物品、一张长方形纸、小正方形纸、小正方体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对于新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小组活动经历的很少,对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求都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和组织,为今后类似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让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碰撞,让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二、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三、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四、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设计意图:采用找朋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一步。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强调学生学习的纪律性。

(三)巩固新知:

1、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2、第2题:我说你摸

组织学生在二人小组内活动,拿出学具袋,一个人说立体图形名称,另个同学摸一摸,边摸边说一说图形的特征,然后交换角色。

3、第3题塡一填

教师在讲台上摆出立体图形,教师读题,(在书上完成填空不能很好的考查本课知识),学生回答。如:从左边数,第几个是红色的球?第几个和第几个是长方体?红球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4、 第4题: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球、长方体、圆柱,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以实物、剪报或照片等形式在班上交流。

5、第5题:比一比。

第一幅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圆柱)再比一比它们的高矮粗细。

第二幅图,上面有什么图形?你感觉哪个大一些?

6、第6题:用长方形纸折立体图形。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折成一个圆柱吗?长方体或正方体呢?球呢?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看能折成哪些立体图形。

7.第7题: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先自由摆一摆,教师再提出问题:要摆一个长方体,最好要用几块小正方体?摇摆一个大正方体,最好要用几块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各种练习,来认识图形,更好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达标反馈

1、连一连

 

2、摆一摆,数一数。

 

3.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参考答案:1、略

2、5、4

   6、8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认识立体图形。

生:我找到许多立体图形物体。

生:我会搭积木。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