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1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这门课程 ,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自己在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1

提交者:学员徐应明    所属单位:雷波县汶水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8-11-06 09:22:19    浏览数( 2 )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提问,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刚进入小学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尤其显得重要。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新授课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问答练习。善不善于就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提问,不仅可以说明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巩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是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互相问答,交流想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怎么问"、"怎么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必须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平移这节课中,我先举了这样几个例子:①小时候我们做过滑梯,如果小华从滑梯顶端滑到地面他可能变成小红吗?②早晨我们骑自行车从家里来到学校,如果自行车的前轮前进了100米,那么自行车的后轮是否在原地不动?如果不是,那么自行车的后轮该如何运动?你在自行车上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简单的做出答案,但课堂上通过这两个简单有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备课工作中应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每课的重、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疑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
   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原因就是胆子太小,不自信,不敢向老师与同学发问,生怕问的不确切,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因此,必须设法在教学中经常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胆子大不大,敢不敢向老师与同学提问,这同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学生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一般不会轻易提问。还有一些班级,课堂教学是少数优等生的天下,他们思维灵活,发言大胆,精彩的回答时时得到老师和同学赞美。而绝大部分的学生成了无奈的陪读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都敢于提问,并养成爱提问、敢提问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我在学生基本学会说出前、后、左、右的位置后,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前表演,对表演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维显得更加活跃,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平移性质前,我先让学生将手中的学具盒放在桌子的左下角,然后移动学具盒,在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独立观察,亲身感受到学具盒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学具盒的位置,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出了平移的性质,并能较好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课堂上,注意放手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根据所学知识拼出一个平移图案,最后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并且争先恐后的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因此,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使数学知识变得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相反学生对新知识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知识是无比深刻的。
   三、让学生应用数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9加几进位加法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我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可爱的小羊图,鼓励学生自己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图,让学生从购物的生活情景中自己搜集信息,选择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来组织学习,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注意提问题的时机。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时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提问题,不能随意提问题,因为这既影响课堂纪律,又不礼貌,而且提的问题又有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由于重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1-30 19:35:2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