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火补长友    所属单位:普格县螺髻山镇盖云顶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0-21 16:24:19    浏览数( 0 ) 【举报】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平均分饼干等食品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在平均分若干个草莓的活动中,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要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每生20个圆片,2张作业纸,1张小测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喜欢郊游吗?小强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一起看屏幕。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食品?他们想怎样分?谁能先来找找这些信息?

生交流找到的信息。

师提问:他们带来的食品可真丰富啊。你能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预设: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

7根香肠,平均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根?

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列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在这些算式中,你最会计算哪个?(12÷3=),得数是多少?

生交流。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交流。预设:表示12里面正好有43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43分别被称作什么?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尝试动手平均分,感受余数的产生。

师:12个草莓,每个小朋友分4个,刚好被平均分给了3个小朋友。那剩下的这些食品也能像这样被刚好平均分掉吗?我们先来看分10片饼干试一试。

师:下面,拿出你提前准备好的圆片,用它来代替饼干,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在动手之前,先看几点温馨提示: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的要一样多。分完以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自由操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生展示。师追问: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

生交流。预设:因为10里面最多有33,剩下的1个不足3个,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说得太棒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剩下1片饼干。

2)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自己试试看,把它写在作业纸(一)上。

生自己写。师巡回发现寻找例子。

师:我这里拿到同学们的三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预设:

方法一:10÷3=3(人);方法二:10÷3=3(人)--------1(片);方法三:10÷3=3(人)剩1(片)。

师:在刚才的式子中,方法三表示的很明白。只是,我们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读作,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作余数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这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

生。预设: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师: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余数。那这个算式中,你能说一说10叫什么?这两个3呢?后面的1呢?

生交流。预设:10被除数,等号前面的3是除数,后面的3是商。1是余数。

3)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以及读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31”。表示的意思是: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余下1片。所以,我们计算时,一定要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注意写对得数后面的单位。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再来规范地写一些算式。

10÷3=3(人)……1(片)

(4)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

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火腿肠酸奶的问题吗?将你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自己解答。

师生交流并强调根据算式的意思注意单位的书写。

活动三、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动手操作,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如果有13个、14个、15个或16个呢,又可以分给几个人?下面小组展开活动,合作要求:用圆片代替草莓,摆一摆,并把表格填写完整,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组合作活动。

展示交流。预设:

12个草莓:12÷4=3(人)

13个草莓:13÷4=3(人)……1(个)

14个草莓:14÷4=3(人)……2(个)

15个草莓:15÷4=3(人)……3(个)

16个草莓:16÷4=4(人)

师:你能根据得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分类。预设:有余数的一类,没有余数的一类。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猜测---验证17瓶酸奶)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生交流。预设:每多出4个草莓,就可以多分给一个人。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也就是说如果除数等于4或者大于4,那么分的份数就会增加,也就是商就会有变化,因此,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2)判断正误,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师:有了这个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只要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相等,这道题一定计算错了,这可以用来初步检查你的除法做得对不对。下面我们给小明当个小老师,帮他判断一下他的做法对吗?

10÷3=2……4

16÷4=3……4

21÷5=4……1

师生交流,边判断边修改答案。

活动四:巩固练习,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带着你的收获解决一下自主练习的这些题吧。

练习111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练习2:这道题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几?

练习3: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7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

活动五: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同学们,秋天不仅是适合野营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谁能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

我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测评三方面来评。

第一:从教学设计角度来分析,该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整个课堂围绕着有余数的除法来设计。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平均分后剩余,把枯燥的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动手与动脑的统一。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的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表现方法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

第二:从教学策略角度分析,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和兴趣引导,学生在乐中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第三:从教学测评角度分析,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学生学习、表现欲望度高,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了美的氛围,更易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创新精神,促发创作灵感,培养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第一,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数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应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应该由重向重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

    ,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 


老师评语

思路清晰,引导恰当,目标明确!

评语时间 :2018-10-21 20:20:5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