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罗文辉    所属单位: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8-10-18 18:19:35    浏览数( 1 ) 【举报】

为学而教 学有所法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让学生“学有所法”;教师也要“为学而教”,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中体现学科内涵。本期的“中国好课堂”精品展示,就为读者呈现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让课堂精彩生成不断的。   

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桃花心木》这篇课文。   

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把字词弄懂,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4: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5: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师:归纳同学们的说法,大概是这么几点——(课件出示:读书“五步走”——读通读顺、读懂词语、读懂内容、读懂写法、读出思考)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标红线的部分,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生:读懂内容、读懂写法、读出思考!   

师:通过前面的预习,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一个老人在种植桃花心木,他为了不让自己的树有依赖性,隔几天才浇一次水。最终,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生存,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2: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种植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初步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从文章中读出我们的思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读懂内容:一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阅读课文后你有怎样的理解?读懂写法:二思,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读出思考:三思,在今后的生活与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的生活,应该怎么做?)    

师:请最先到报到站的第一小组同学展示。   

1:我们组展示的是“读懂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阅读课文后你有怎样的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写桃花心木,实际上是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我们还从中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2:我读懂了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的目的,就是模仿大自然的规律,让树苗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3:请同学们看第14自然段。人和树一样,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经得起生活的磨难,才能战胜困难,最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4:我知道种树人不定时的浇水,就是想让桃花心木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汲取地下的水分,能够存活下去。   

1:我们组汇报完了,请给我们组打分或补充。   

5:我给他们组打5分,因为他们说得很具体。   

6:我想给他们组打4.5分。我还有补充,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和树在确定的环境中生活,容易养成依赖性,这样不利于成长。   

7:我也有补充。后来种树人不来浇水了,那是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生存的环境,长得枝繁叶茂,这正体现了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还有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先请你们坐下,希望在后面的展示中能抢得表现的机会。   

师:接下来请第二小组展示。   

1:我们组展示的是“读懂写法”——“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课文先写了作者看到种树人的奇怪做法,心中产生了疑问。最后的结局是,作者从种树人那里得到了答案。   

2: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桃花心木来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   

3:作者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能够联系实际,总结生活中的事情。   

4:文章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说明人要像桃花心木一样,克服困难、克服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教师板书:借物喻人、写事说理)   

师:说得真好。老师有一个问题,课文的倒数第3自然段能不能去掉?   

5:不能,这一段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   

师:同学们,“借物喻人”是一种写作手法,“写事说理”是文章的结构,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会这样的写作手法和布局谋篇。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文章是靠什么来表达的?   

6:文章靠语言表达。   

师: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文章的语言非常好。同学们,谁能找到你们认为最出色的语句,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7:我认为文章的第12自然段写得非常好,我给大家读一下——“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因为这一段回应了文章前面提出的问题,让读者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老师在读第1314自然段的时候,特别受感动,有没有和我相同感受的同学?  

8:请同学们看13自然段——“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这一段写得好,因为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师:是呀,一般人种树就是种树,文章中的种树人却种出了人生的哲理。   

师:第二小组的展示怎么样?   

9:我给你们组亮5分,因为你们组不仅读懂了写法,还带我们品味了语言。

师:接下来,请第七小组来为我们展示。   

1:我们组展示的任务是——“在今后的生活与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的生活,应该怎么做”。我们认为,“‘不确定’的生活”指的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有可能碰到许多困难,我们一定要勇于克服。   

3:我们有可能患上抑郁,也有可能遭遇一些大病大灾。我认为,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痛苦,顽强地生活下去。   

4: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像桃花心木一样,自立、自强。记得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有一位年轻人,小时候就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不仅没有灰心丧气,还很乐观地面对生活,练就了用脚代替手的本领。他能用脚写出一笔很漂亮的字,还能弹奏出悦耳的钢琴曲。他就像桃花心木一样,是生活中的强者。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内容、读懂了写法,也读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们还要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生活、怎样思考生活。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同时也送给我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既要观察生活,更要思考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杨老师的这堂课,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切以“学”为中心,做到了“为学而教”,做到了如下“四学”:     

一是让学生学有方向。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的“方向盘”。课堂的目标是具有属性的,在传统课堂中,课堂的目标属于教师,而不属于学生。实际上,课堂目标不应该仅属于教师,学生有权利知道“我为什么要学”、“我要学什么”。在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学”来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刚开始上课时,在师生互相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即读懂内容、读懂写法、读出思考。这样,学习课文的独特指向意义立刻就出来了,而且也能被学生所接受,目标的主体性十分明确。    

二是让学生学有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自然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认真研究与精心选择的基础上的。在许多课堂上,往往只关注了“怎么学”的问题,没有关注“学什么”的问题,因而使得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科内涵不够突出。在这节课上,杨老师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颇具匠心。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繁琐分析”上,而是根据文本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生命发展出发,把学习内容定位于一个“思”字——一思文本,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思考;二思写法,思考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思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文章的联系。这些“点”十分准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语文学科的学科内涵。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三是让学生学有方法。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杨老师从阅读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路径,进而“遵路识斯真”。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十分可行的“阅读路径”,即“五读”:读通读顺—读懂词语—读懂内容—读懂写法—读出思考。    

四是让学生学有实践。杨老师很注意把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变成真正的语言实践过程,没有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引导,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使阅读过程成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亲力亲为的实践过程,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往过程,成为了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因此,课堂上不断有精彩的生成出现。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1-08 21:57:3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