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花史泻    所属单位:雷波县松树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8-11-14 18:10:47    浏览数( 0 ) 【举报】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海鸥老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名雕像,引出海鸥老人——吴庆恒。

2、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安放着一座老人的塑像,他坐在水边,面带着微笑,看着身旁翻飞盘旋的海鸥。他既不是赫赫有名的达官显贵,也不是什么有丰功伟业的英雄模范。他只是一个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昆明市民,可就在这个平凡的人身上,却发生了极其不平凡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老人与海鸥》。板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准“褪、撮、昵、滇、涡”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归纳成两句话: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3、交流课文读后的初步感受。并质疑:给海鸥喂过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为何它们对一位普通的老人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这位老人与其他人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吧。

三、学习“老人喂海鸥”,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默读课文一到十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1)句段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也用得褪了色。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发现了这段话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不写老人的眼睛、老人的鼻子、老人的嘴巴?在说到塑料袋时我发现作者用了个“连”字,这个字能不能去掉?作者想通过这个连字表达出什么?请读自己的理解。

(2)句段二: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跟海鸥作伴。

为什么不坐公交?二十余里,有多远?一个月多少里?从冬天的十一月到来年三月将近四个多月的时间,二千多里的路,这位老人只为了——这么远的路,对于一位已经年过七旬的古稀老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你还发现这段话属于对话描写中的什么描写?为什么不用直接引用,作者想强调什么?补充海鸥老人的资料:每年冬天海鸥飞抵昆明的时候,老人天天徒步二十多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因为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然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仅仅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3)句段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什么是亲昵?生活中谁会亲昵的和你说话?能不能举个例子。那老人可能会海鸥们说什么?

老人对“独脚”爱怜地说——

老人对“灰头”嗔怪道——

老人对“老沙”语重心长地提醒——

老人对“公主”假装生气地说——

(4)句段四: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老人好像在谈谁?能带着这种夸耀孩子的语气来读吗?

2、正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深深的喜爱,才有了这一样一幅画面: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什么叫节奏?他的节奏是什么样的节奏?

(2)模拟老人喂海鸥的场景,感受这人鸟和谐相处的场景。

(3)有感情朗读。

(5)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老人和海鸥之间的关系?(亲人)

(6)再次有感情朗读。

四、小结。这节课除了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如同对儿女般的爱之外,我们还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培训老师一堂堂精彩的讲座中,我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全新的洗礼,教学素养、教学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提高。《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是我参加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参赛课,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课例,我对这节课的成败得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分析如下。

1、课时划分得当。平常我们见到的公开课,通常是一个课时基本上完。这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既要初读感受,又要学习字词,还要品读课文,往往使老师手中的时间捉襟见肘。学生读得不充分,品得不彻底。因此,本课第一课时在初读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学习“老人喂海鸥”部分,学生学、说、思、读的时间得到了保证。

2、词语品读到位。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尤其细致,词语运用也很有特色。比如“褪色”一词重复了三次。设计中我引导学生从词语意思入手,展开想象,感受老人为海鸥倾己所有的感人形象。还有在老人喂海鸥中的节奏一词,我通过师生合作演一演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人鸥和谐相处的画面,为学生的动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3、资料引用适时。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就课文教课文,平时生活中的积累,资料的搜集,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感受老人的爱鸥之情,讲到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时,我适时地引入了老人收入和喂海鸥支出的相关资料,鲜明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喜爱。

4、不足之处:本课教学未能从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出发,停留在读句品词的中段阅读教学之上。人文性过于彰显,工具性有所欠缺。例如在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具体表达出来的”,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再次,初读检查词语的环节过于单薄,没有将词语的认读和课文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5、建议:紧紧围绕课文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这一高段语文教学的本体性目标设计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表达的同时,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