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文丽    所属单位:雷波县帕哈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8-12-11 11:04:53    浏览数( 0 ) 【举报】

数学学科是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主要解决手段的基础知识学科.实用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探究知识、掌握获取知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学科讲解进程中,学生主体需要经常开展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开展数学问题的讲解教学活动.数学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小学生之间深入沟通、思想碰撞、共同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媒介”和有效“抓手”.如何选择典型、精确的数学案例,开展高效深入的案例教学活动,已经摆在了小学数学教师的面前,成为需要教师切实有效破解的“课题”.近年来笔者围绕数学案例式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和研究,现将其案例讲解的策略和方法做一简单的论述.

一、情境激励法,以生动典型案例激发学习潜能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学科是现实生活、工作现象的具体化、抽象化表现途径之一,现实生活、工作是数学内涵直观化、实用性的生动写照.小学认知教育学指出,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认知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其学习内容需要生动、形象、丰富,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笔者在教学研究中也深刻感受到,小学生群体对现实感、具体化的数学问题总是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求真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数学案例教学达到有效目标,就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数学案例设置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抓住小学生的认知实际,设置与他们认知情况相贴近、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案例问题,接近“情感发展区”,激活“思想兴奋点”,从而带着情感、带着乐趣参与案例教学,打下坚实情感基础.如在“连乘应用题”案例课教学时,教师利用该节课“连乘应用题”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商品销售”关系,展示数学生活特点,向学生展示了“某超市有每箱装6瓶的汽水,今天一共卖出了4箱,一共卖出多少瓶?”数学场景,并组织小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等角色进行亲身的参与和感知活动,以此获得直观的亲身感受,激发起他们的内在能动性,思想上受到触动,主动参与案例教学[1].

二、互动交流法,以师生双边活动推进案例讲解

教育学指出,教学效能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教学对象是否全身心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展现和呈现学生的主体风采和学习效果.但笔者发现,有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案例式教学活动,过分放大了教师的“导”的特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特点,案例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展现风采和技能的“舞台”,小学生成为被动应付的“接受者”,不能深入其中,与教师进行共同思维、共同分析等实践活动,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而教育实践学明确指出,任何教学活动必须融合和包含师与生之间的深入互动、探讨等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应将互动教学渗透和融入到教学实践进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案例的分析、解答和归纳等实践进程中,通过互动交往的手段,帮助他们进一步认清解题意图、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效果,让数学案例成为师与生二者深入互动的有效“平台”,推动案例教学深入发展[2].如“A和B两地相距150千米,甲和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骑自行车从两地出发,如果甲每小时速度为16千米,骑行4小时后,两人之间还相距30千米,试问乙每小时骑行的速度是多少?”案例讲解时,教师没有个人承包案例解析的总任务,而是引导小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案例的解析共同劳动.师生之间围绕题意的条件、解题的要求以及解题的思路、解答的过程等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深入讨论活动,教师提出“甲和乙骑行的总路程为多少?”、“骑行四小时,甲和乙共同骑行的距离为多少?”、“如何建立方程式求乙的速度?”等问题,与小学生一起互动交流,讨论分析活动,重点围绕案例解答的思路进行共同探讨活动,结合“两人骑行的总路程”、“骑行四小时后的相距路程”等内容,从而获得其解题思路为“由两人骑行4小时后的路程与相距的路程之和为150千米的关系,然后除以4,得到乙的骑行速度”.这样为小学生案例有效解析扫除了障碍,同时也增添了他们的信心.

三、实验探究法,以亲身实践探析提升讲解实效

众所周知,不劳而获的学习心得,其接受对象理解掌握的程度较为浅显,难以在脑海中留存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接受对象动手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有许多需要进行动手实践、实验验证的数学案例,这些案例的有效设置和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观察归纳能力等方面起到深刻的锻炼和培养功效.因此,教师案例讲解时,应充分信任学生,为他们腾留出一点空间的动手实验时间,组建实验探究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围绕目标要求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指点,以此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3].求出该图形的面积”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小学生已掌握的图形面积求解基础上,采用实验验证法教学方式,组织小学生通过实验手段进行解答案例的实践活动,设计小学生自主实验的操作探究过程.小学生群体组建实验小组,借助于已学过的三角形面积求解方法,有的学生提出能否采用将此图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其他小学生根据这一提议进行动手分割活动,在对图形进行剪割以及拼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分割后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接正好形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小学生意识到求此图形面积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公式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如何解答平行四边形类型的图形有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了他们的动手操作、思维分析能力.

四、评价辨析法,以科学评判实践巩固提升效果评判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展示教学主导作用,推动学生深入反思,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素养、解题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小学生案例解答时出现错误和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评价教学法,予以科学评判、精准辨析,提出解法,推动实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评价辨析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评判基础上,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做教师,评判自己的案例解答活动,评析他人的案例解答进程,展现自己的解题观点,呈现自己的思维见解,以此梳理和汇总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案例解答自助活动提升和巩固.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活动要达到师与生相长的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和组织小学生进行案例的观察、分析、解答和归纳等实践活动,为良好解题素养的提升和正确解题方法的形成做出贡献.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2-11 11:38:5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