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0-082018-12-31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杨补体    所属单位:雷波县谷堆乡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8-12-18 11:32:05    浏览数( 0 )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数数,1,2,3,4,5。再轮回来从大拇指数6,7,8,9,10&&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同学们,只要你说一个数,老师很快能说出对应的手指。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2、归纳总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学习有余数除法。

 

  一、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为庆祝节日布置教室摆花盆的操作,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中,并且通过分圆片学具的感性操作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且尝试列出除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余数的产生感受特别深,这时学生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通过这也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确定了下面教学的起点。接着让学生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评一评算式,确定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写法。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思维上的一次跳跃,进行了又一次练习,进一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算式表示方法。再接着还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一起来研究有余数的这些算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得出了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当学生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的时候,没有马上就加于肯定,而是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在其他的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呢?这时我就安排学生练习验证,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进行做题思考,同时也会感到自己的学习是真实的、有效的、丰富的,最后当学生通过做数学活动再一次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 ,并且对结论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首先,整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分小棒,经历分的过程,从而得出在分的过程会出现有剩余的现象,这一剩余就是余数。进而让学生自己列列算式、展示算式、统一写法,通过思考创造出更多的有余数除法算式,在你们有什么发现?的激发下,从而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等现象,很自然地引入主题。其次,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很满意的。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我深感还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1、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薄弱,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

 

  3、余数比除数小的体会还不够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强烈地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教师只有把关注细节落实到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2-18 20:58:4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