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

发布者:     所属单位:乐昌三中     发布时间:2014-07-13    浏览数:10 置顶 精华

苏霍姆林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写到: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也有人预言:“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思考和创造的人。”这些证明: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是多么重要,多么关键。为了培养会思考和创造的人,教师应注重教会学生思考,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教会学生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发学生思考。

 激疑促思,可以说是个好办法。在学生容易忽视或容易弄错的地方激疑,以引发学生思考。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往往比较粗心大意,有时,对一些问题不求甚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抓住一些问题来堵一堵,在不易产生疑问或容易弄错之处激疑,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教七根火柴一课的情景,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新课讲授一开始,于漪老师就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这篇小说,我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这一问,课堂可活跃了。同学们有的翻书,在字里行间寻找着;有的三三两两商量着;有的举起手,扬起头,胸有成竹地等待发言。

 “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卢进勇。”一个坐在前边的学生满有把握地回答。

 “请坐!她的话讲得很完整。”于漪老师亲切地说。但出乎同学们的意料,老师并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反而用征询的口吻问大家:“对她的回答有不同意见吗?”

 沉默了一会儿,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大多数学生仍在歪着脑袋沉思。

 “好,你讲讲看。”于漪老师赞赏地点点头。

 “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

 “还有不同意见吗?

  时间就在一秒一秒地过去,寂静的教室又开始活跃起来。

  忽然一个同学举起手来说:“《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

 课堂里卷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在同学们尚未得到正确答案时,于漪老师用平静的语调说:“看来,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初步得到的印象有这么三个。我同意第二位同学意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为什么主人公是‘那个同志’?既然主人公是‘那个同志’,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写卢进勇呢?

 就这样,于漪老师用几分钟时间,就巧妙地抓住了课文中容易弄错的疑点,用提问激疑的方法,迅速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门户,真是导而不牵,精妙恰当。

 巧设提问,也是发展学生思考的方法。巧设提问要有的放矢,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做到“巧问能使思维升华”。为了培养学生思考的准确性,可以采用“辨异”的提问法,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故乡》时,可以提出相反的写法让学生辨异:故乡》的开头用农村萧索的景物来映衬“我”的悲凉心情,景与情是协调的,而《祝福》的结尾用喜气洋洋的气氛来映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景与情是不是协调?这两篇课文的这些笔墨有什么区别?“辨异”的提问方法,既可以提出相反的写法让学生辨异,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似中辨异,让学生在一些问题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中辨出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如《卖炭翁》这篇课文有两句对话:“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了两个字,而且换了一个字,是相似的。为此教师可以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意思相似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文字的变动还是由于含义的区别?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用“巧设提问”的方法来发展学生思考力确实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概括,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旁敲侧击,也可以促进学生多方思考。以“旁敲侧击”之石,激起学生“多方思考”之浪重要方法就是要善于用点拨启迪的提问,引起学生的警觉,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引、启迪下,深入钻研,进一步体味其中的奥妙和作者立意的良苦用心,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不太在意,兴趣不浓。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点拨启迪的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祝福》时,感到学生并没有重视文章的精妙之处,他就用这种方法触发学生的思维之角:

 1.说祥林嫂身受“夫权”的压迫,可是文章中无论是祥林还是贺老六对她都不错,这又怎样解释她身上受的“夫权”迫害呢?

 2.鲁四老爷是个有权有势的地主,祥林嫂婆家来抢祥林嫂时,尽管他很恼火,连说“可恶”,但终究还是让他们把人抢走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时都不曾注意的,激不起思考的浪花,但在老师的旁敲侧击下,又感到的确是一个问题,但一下子又说不出所以来——这就是“开而弗达”的状态。这样,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认真进行一番探究。

 思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智力发展的推动力,因而教师工作者,都应该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掌握一套思考的方法。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