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陈建伟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蔡秀婵     所属单位:华侨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1    浏览数:18     

 

两节课总体来说,都很不错。优点突出,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

一、优点和缺点:

1.都重视朗读。

刘老师整堂课始终贯穿朗读训练。首先他很注意朗读指导,并且预设问题,畅谈体会。读完后还会去追问学生“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通过哪些词语和句子体现出来的?”这些追问很好地让学生感悟到了文言文的巨大魅力。其次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默读,鼓励读的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刘老师饱含感情、抑扬顿挫的专业朗读,这样的示范朗读,无疑会激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蓬勃热情。周老师在本节课中,两次安排了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值得肯定,但遗憾的是方式太单调,始终都是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学生读的也有气无力。

2. 很好处理语言和内涵及艺术方面的关系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语言和内涵及艺术方面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们老师的难题。很多时候,我们把文言文课上成了古汉语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讲解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上面,虽然我们上的很辛苦,学生也似乎学的很卖力。但是低效、耗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在这两节课中,刘老师和周老师能够很好地把语言知识的处理与课前预习、复习巩固、课堂的衔接有机统一起来,另外都能把文言知识放到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教学方法多样

老师不喜欢教文言文,学生不喜欢学文言文,这几乎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就是,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能够根据需要找到一个载体或抓手。刘老师的默契指数测试小游戏,周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写一个结尾句。这些活动能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这样的安排摆脱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气氛和教师从头至尾灌输的弊端,也可算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4.能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不要因为预设教学进程的原因剥夺学生的思考的空间。两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都没有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思考的空间。

两节课,两位老师都主要采用“师本”的传统课堂方式,老师是课堂绝对的主体,老师的权威不容置疑。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有点拘泥于事先预设的问题,而且问题设置过多。尤其是在周老师的课堂上,一节课中既有翻译、找中心句及如何论证等相对容易的问题,又有标点符号的处理、给第二自然段写总结句、探讨韩愈为什么没有写这样的总结句等学生短时间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如此密集轰炸,让学生情何以堪。

二、启示

1.以后的文言文教学,要很好地设计朗读环节,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最大程度激发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言文的兴趣。

2.文言文教学,最好是将语言层面的知识,放在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手法中去讲。同时给学生预设难度适宜的问题。学生会更感兴趣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解决了语言层面的问题。

3.文言文教学,老师一定要多想办法,让文言文课堂既有效又有趣。

4.文言文教学,老师要科学做好“预设”,还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附件

  • 学科专题三作业模板.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