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李样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林晓芳     所属单位:普宁一中     提交时间:2014-07-09    浏览数:10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课堂实录与点评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在不等式、直线方程后学习,它既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延伸和交汇,又是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的基础;同时,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李老师先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轴表示类比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并提出猜想,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进一步由取特殊点到任意点去证明,使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易于接受;进而通过师生互动,特别是在教师有计划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得出结论;之后,李老师并不是照搬课本的例题练习,而是通过自己从课外精心选出的例题练习进行运用、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反思,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升华。 这个设计既体现本课数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又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吻合,充分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在数学活动中建立数学,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讲解透彻,对数学本质揭示清楚。教师富于启发的语言与学生深入的探究,使课改与传统教学融于一体。教师能把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板演、对答、展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最佳效益,又回避两者的不足。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尤其恰到好处,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操作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技术,发现数学、建立数学。

本人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                 对于练习一,李老师只讲了解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问题可采用代数的角度去解决,之后的几道练习也是一样,并没有向学生讲明几何问题能否同样从几何的角度去解决。

二、                 本课只是讲明了所有的知识点,并没有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这新的知识可以做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李老师课程后而写的一份启发和建议,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