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李样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潘泽虹     所属单位:潮安区龙湖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03    浏览数:29     



学科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本模块提供的罗碎海老师的视频讲座,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罗碎海老师的课始于对学生作业的解答的分析、终于从学生作业中的解答中提出的问题的数学本质的探寻,在本节课中始终注意相关问题与本节课的数学内容的数学本质的探寻、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教育。
     教学环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环环相扣:作业反思引出课题 ----- 知识探究(进行类比猜想) ----- 归纳总结(善于把握要点,寻找规律性) ----- 知识迁移 ----- 巩固练习 ----- 问题反思。


 

本人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值得好好借鉴学习的:


 

一、引入问题设置的很好。引入一个较难的且容易出错的的作业题。通过作业的错解强调了数学求解过程中步骤与步骤之间的等价性要求,这一点需要我学习!


 

二、教学目标明确。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情况,在整个教学课程中,充分体现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为平面区域。从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入,通过类比猜想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从学生情况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中达成了这个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把学习方法和学科方法融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即: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探索、发现和论证。在情感和态度上,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分析,努力探索的态度和精神.同时较好地把握了从直观到抽象,先探索发现,再进行逻辑推理论证这条主线,实施的效果较好。
 


 

三、学生主体地位落实较好。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旧知入手,观察直线同侧区域点的坐标的计算值,比较这个值所满足的不等式,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测,通过计算验证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先由学生自主分析讨论,统一认识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完成作图,对关键点或难点及时进行点拨和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但就个人而言,我觉得在实际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是在人教版的必修 5 的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三大节的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最快也得到高一第二学期结束前或高二才能学到。但罗碎海老师觉得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只要学生有直线方程、函数和一元不等式的基础,学习此内容不会有困难。因此,罗碎海老师选此内容在高一第一学期直线方程学完之后上,是对教材内容重组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胆地尝试。不过这节课对于很多像我们这种农村的面上高中来说难度很大,毕竟我们的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动手画图的能力较差,思维转化不快,这节课的重难点很难被学生所掌握。我觉得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在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来学这一节课,而且教师引导的内容应该更详细一点,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时应该亲自在黑板上演示,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