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罗质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赖华忠     所属单位:南雄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2    浏览数:2     

 光电子: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表面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流:在光电管的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上直流电压U,当用频率足够高的单色光照射 阴极K 时,阴极K上会有 光电子 逸出,它们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飞向阳极A而形成电流I,称为光电流.光电流I随正向电压U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其饱和值Is,这一电流称为饱和电流.可以解释为,当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K上所有逸出的光电子全部飞到了阳极A上.

     遏止电压:A和K两极间的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 不为 零,只有当两极间加了反向电压U=-UC<0时,光电流I才为零,UC称为遏止电压.
     极限频率:对于给定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阴极,当入射光频率低到某值ν0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零 .若入射光频率再降低,则无论光的强度多大,都 没有 光电子产生, 不 发生光电效应.这个由阴极金属材料性质决定的频率ν0,称为金属的 截止频率 ,或极限频率.

     逸出功W=hν0: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ν0后恰能挣脱金属的束缚,但这些光电子脱离金属表面后不具有初动能,即光电子的逸出功W=hν0.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光照射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发射电子的现象,这就是光电效应现象.
     (1)存在着饱和电流.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 大 .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极限频率.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称为遏止电压,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 一样 的,光的 颜色 改变,遏止电压也会改变.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 有 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 不能 发生光电效应,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只要满足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光电效应几乎是瞬间发生的,不超过10-9s.
 
     3.光子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认为光能量也和辐射能量一样,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个个粒子——光子上.或者说,光是由大量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光子流.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为E=hν=h    (ν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量,c是光速,λ是光波波长).光子的动量为p=
.
      

   4.光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 波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 粒子 ;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6.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其中Ek为光电子获得的最大初动能,h为光子的能量,W为光电子的逸出功.
     
     1.光子说怎样对光电效应进行解释?
     解答: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他认为:光在空间传播时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和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ν,式中的ν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光子在和电子作用时,每个光子只能把能量传递给一个电子,每个电子也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以很明确地得出:
     (1)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而与光的强度无关(因为光子的能量与光的强度无关,而光的强度与光子的数目有关).
     (2)只有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逸出功,才能产生光电效应.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ν0可由下式得出:
hν0=W即ν0=

     
    2.怎样理解波粒二象性?
    解答: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
     (1)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ν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ν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例1: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只要是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同样的初动能Ek
     B.式中的W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过程中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C.逸出功W和极限频率ν0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hν0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解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中的W表示从金属表面直接逸出的光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因此是所有逸出的光电子中克服引力做功的最小值.对应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是所有光电子中最大的.其他光电子的初动能都小于这个值.若入射光的频率恰好是极限频率,即刚好能有光电子逸出,可理解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0,因此有W=hν0.由Ek=hν-W可知Ek和ν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但不是成正比.
     【答案】 C

     方法点拨:正确理解金属的逸出功的概念,知道极限频率(或最大波长)存在的原因是解决光电效应问题的关键;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其动能大到足以克服金属离子的引力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对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是一定的.照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就越大.如果入射光子的频率较低,它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变式训练1:如图1441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ν0的可见光照射至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
图1441
     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答案:C
     
图14-4-2
   2.光电效应的综合应用
  例2:(2010·江苏卷) (1)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13-3-1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
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
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
压UAK的关系图象的,
正确的是(  )

     (2)钠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逸出,这就是光电子,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其动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eV和-1.51eV, 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Hz,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1)对于一定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变化,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只有光的频率改变,遏止电压才会改变;但发生了光电效应后,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强.C正确.
     (2)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受到金属表面层中力的阻碍作用(或需要克服逸出功),动能要减少,速度要减小,所以动量也要减小.

     (3)氢原子放出的光子能量E=E3-E2,代入数据得:E =1.89eV,金属钠的逸出功W0=hν0,代入数据得W0=2.3eV,因为E<W0,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1)C (2)减小 光电子受到金属表面层中力的阻碍作用(或需要克服逸出功) (3)见解析

      方法点拨:光电效应重点问题主要围绕四个结论、图象、光电效应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等方面进行.
     变式训练2: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能源.据估计,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在2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
      (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
      (2)写出这一核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表达式.
     (3)太阳光—电能直接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如图1443所示,是测定光电流的电路简图,光电管加正向电压.
    ①在图1443上标出电源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②入射光照射在________极
上(填A或B).
    ③若电流表读数是10μA,
则每秒钟从光电管阴极发
射出来的光电子至少是多少个?
1443

     ②入射光应照射在阴极上,即照在B极上.
     ③电流表读数为I=10μA=10-5A,则每秒钟通过电流表的电荷量q=It=10-5×1C=10-5C
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数n=q/e=10-5/(1.6×10-19)=6.25×1013个
     3.波粒二象性
  例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无规则的亮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下列与这个实验结果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无规则的亮点
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才能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少量的光子表现为粒子性,波动性不明显,大量的光子才表现为波动性,光子表现的波动性为一种概率波,故选项B、C、D正确.
     答案:BCD 
    方法点拨:粒子和波动对宏观物体是两个对立的事物,但是对于微观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统一的.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