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张秀莲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许惠清     所属单位:五华县琴江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04    浏览数: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例研究

课例的内容是从表层讲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郭老师在说课时谈到了自己对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学生对比生成气泡的快慢,得出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演示双氧水与分解实验的对比,得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于压强和温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抽象的过程,感受结论的得出,然后由老师从理论实质上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习题练习加以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由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不同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的快慢程度不同引出新课。提出疑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物质的性质)。接着设问:当反应物质相同时,改变其他条件会不会对反应的快慢进行影响?这样引出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界条件,没有用实验的手段进行引课。在四个影响因素的教学上,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有适当的学生活动。

    (一)浓度(10分钟)

    演示实验:大小、形状相等的大理石分别和等体积1mol/L0.1mol/L盐酸反应,学生观察,比较现象,然后由老师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理论分析引出了“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新的概念。运用了学生熟悉的“投篮球”进行形象说明,增强了学生理解的能力。

    (二)压强和温度(10分钟)

    在这两个问题上,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然后由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没有进行学生讨论,延用了“教师讲——学生倾听”的模式。

    (三)催化剂(5分钟)

    在这个问题处理上,和(一)处理模式相同,演示双氧水在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MnO2的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学生观察实验比较教师给出结论: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由老师阐述。

    [课堂小结](教师讲)(2分钟)

    [随堂练习]10分钟)

    小组进行评课。本节课优点在于抓住了基础知识,突出了重难点,条理清晰,学生容易接受。但此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体现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像一只口袋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能积极地参与,只获得了表面知识,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知识,更不会主动地去探素,获得知识肤浅,没有深刻的烙印。表现在解题时不会应变和迁移,只能通过大量的习题加深印象,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高考中的能力试题,只是一种短期效应。这样的学习过程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不了探究式思维能力,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只感到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觉得课本可习题两脱节,无法把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教师郑老师提出了改进办法,应在师生互动方面加以改进,转变角色,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边学生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时间安排上,老师少讲,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重在引导,学生自学。于是产生了二次课例,即“自学引导”教学模式,教师起点播、导航作用。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我们小组进行总结,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要保证上好每一节课,应扎扎实实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法和学法,把学生的心理、个性和能力备入教案中去;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小组讨论,多说课、听课、相互评课,相互学习,开展教研工作;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型的、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