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张秀莲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巫婷     所属单位:丰顺县华侨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12     

浅谈李老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视频课例的心得

今天再一次看了深圳中学李老师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视频课例及专家点评,我获益匪浅,下面就李老师的课例谈谈我的看法和心得:

一、本课的优点

    李老师的课让我惊叹:原来《化学能与电能》能这么上!能在一堂课中让学生学到如此多知识而不觉得应付不暇,我认为李老师的课至少有以下优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在李老师的整堂课中,各种实验仪器,教具以及多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而且都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使学生能顺利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和结论。

2、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整堂课中,学生有三次动手实验的机会和一次预习成果展示的机会。特别是在预习成果展示的阶段,两位学生上台用PPT展示他们的资料的时候,俨然他们就是这堂课的主人。

3、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气氛。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多,而且非常好,给人的感觉是师生间是一种平等互助,一起探讨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

4、实验设计巧妙。化学实验是成功化学课的有利保障,李老师的课堂中一共有三次实验,第一次是四组对比实验,这一部分实现了用旧知识引出新问题,进而引出新知识;第二组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氢离子得到的电子是由铜提供的还是由锌提供的,这个实验引出了出原电池的概念,比第一次实验有了一个更高的角度;而第三个实验是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探究,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用具是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苹果,西红柿,发声贺卡等等,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就将新知识跟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三个实验贯穿整个课堂,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5、在课堂中引申了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组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以及通过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学习新的知识。“成功的课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最成功的课是能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李老师的课无非是属于最成功的课,她把化学课上得有激情有热情,语言富有智慧,声调揄扬顿挫,让人觉得享受。

二、本课的缺点

    教学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完善,不断变通的活动,再好的课都有探讨改进的空间。对于李老师的课,我认为还有一些细节是可以改进的:

1、缺少板书设计。因为原电池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有一定的难度。而板书有一个很突出的作用,那就是理清思路,体现重点,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并不少,学生探究出来的结果也不少,那么就非常有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那些知识点是重点掌握的。

2、我认为有必要对电极反应的书写进行强化。因为原电池的常见错误与问题是学生由于对原电池的原理的微观过程的认识不够,导致电子反应经常写错。一般的解决的策略是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课堂上详细分析原电池的原理的微观过程,特别是电极反应的书写、电子流动的方向、离子移动的方向、溶液的 pH 值的变化等。

3、缺少课堂总结。原电池的知识点细而环环相扣,在课堂的最后有必要对整堂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分析,这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能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一堂完整的课少不了课堂总结。

三、我的感悟

    李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教学,一直都明白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但是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用实验贯穿整堂课,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角色,从李老师的课联想到我自己的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我要学”的冲动,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爱睡觉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学生身上学,更要从同行身上学习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一线教师。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