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胡继飞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李应良     所属单位:南雄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01    浏览数:516     

一、 以学生为中心

   可以感觉到,主讲老师的这节课是做了充分准备,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最终得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质朴不做作,学生的回答和绘图都很有水平。

     教师并不是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而是让他们在交流中去发现不足,在思考中去享受知识。经过深入的思考,他们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这些做法,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平时有些课堂,为什么学生不爱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显得比较沉闷。这是否与教师教学设计时没有设计问题,而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满堂惯,学生缺乏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死板、简单或者深奥,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可见,课堂要活跃,师生要互动,就必须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会在错误中明白原因,及时改进错误,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课堂会更具活力,学生的表达力、思考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在课堂中逐渐养成。

二、 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当年科学家发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过程的种种情景,发给学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生物膜材料,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动脑、动手,组装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做”与“不做”肯定不一样,通过“做”,学生的印象肯定更加深刻,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成功实现。这是本节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

三、 用教材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做教材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要学会用教材教,平时教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包括加减、调序等。

     主讲老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动了脑筋的。如课堂开始以一首形象的诗作为导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再以诗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进入新课的教学,顺理成章。还有在讲解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时,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提出这个问题,由于所给的信息量过少,很多学生处于茫然状态,不知所措,也许个别学生能答对,但并不代表普遍。而在本节课堂上,几乎全部学生观察图片片刻,马上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蛋白质和脂质应该这样排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为什么?原来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提供了一条极为有效的信息“电子束照射大分子,散射度高,黑暗,是蛋白质分子;电子束照射小分子,散射度低,光亮,是脂质分子。”,学生根据这条信息再观察图片,蛋白质和脂质位于细胞膜的位置,一目了然。教师提供的信息,在教材上是没有的,可见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整合能力很强。

四、 值得讨论的其它问题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回答问题时的热闹互动,这是有声的互动,也包括思维上的冷静互动,这是无声的互动。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更多的追求“回答问题时的热闹互动”,而忽视了“思维上的冷静互动”。每提堂课都追求热闹,往往也是不可取的。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协调,值得讨论。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绘图,还提供材料,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完成得很出色,通过课堂几道习题的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很好。但是这是一堂非常态的课,听课的学生是重点学校的,上的是全国性的公开课,教师花了不少心思准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这堂课是十分成功的。而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堂,是否也能够做到这样近乎完美?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基础以及课时等缺一不可,如果没办法保证,能力、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哪个更重要?如何才能兼顾?我认为,知识目标最重要,其次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面对高考的严峻形势下。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好几年,新课程理念如何普及与推广,组织校长、教师分批次到大学院校去接受培训,或邀请课程专家学者到中小学来开讲座,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常用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认为,像这次类似的通过课堂展示和互动研讨的形式,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学习方式。至于如何合理的采取哪一种方式,值得探讨。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