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信息技术赵建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林立华     所属单位:陆丰市职业技术学校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3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优秀教师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形式上的自评或互评起不到多大作用,要从根本上进行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评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包括三部分,一是信息意识,有没有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遇到问题时,能不能想到以信息技术的工具来处理。这种意识需要长期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二是信息能力,想到用信息技术,会不会运用,能不能用好。这里包含了大量信息技术原理和工具的恰当选择。三是信息道德,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是不是符合信息技术的规范,合法合理的来运用。怎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策略的。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评什么是关键,忽略这个环节的形式性评价应该避免。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切合实际、有挑战的课后作业来检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达成,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教材的课后作业在质和量上都不能达成这些目标,尤其是如何检测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成为过程性评价中的难点。怎样评才能评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个课题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  

三、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与任何学科不同的特点:不能留课外实践作业,必须把其他学科作为课后巩固的作业放在课堂上来。讲新课和巩固旧知识都集中到课上。这样必须重新组织课堂,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本身特点的课堂教学及与它相适应的过程性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才能提升其信息素养。因此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即课后巩固作业不能少。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学科要在课上做作业,完成其它学科在课后完成的巩固环节。这也注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理解、练习、巩固;我们必须有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课堂,即把作业评价这一环节搬到课堂上,这样就需要重组课堂。为了使课堂高效,我将信息技术课堂分为两部分:学习新内容 + 完成实践作业,时间为在 1  2 。这就要求所设计的作业有一定强度和难度。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为设计 10-15 个实践作业 ,每个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