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黄牧航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李佳伟     所属单位:海山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6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高中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研究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一、对李小萍老师执教《洋务运动》一课的评析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李小萍老师特将高中历史全部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在学案中展示了几则重要史料,以便引导学生开展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李老师在组织学生进入《洋务运动》学习的导入阶段,使用的是三则材料,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勾勒出主要人物和时代条件,尤其是理解了“观念转变”这一关键,从而形成对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背景的认识。李老师让学生概述对李鸿章的初步印象,接着以李鸿章给恭亲王奕的信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与贡献,贯穿了李鸿章、洋务运动评价等问题的探讨。通过在课堂展示不同角度的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鉴别、质疑的想法,也就能激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由此得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的课例告诉我们,教师应对学生的表达给予适当的引导,要避免学生照本宣科地表达,并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误解或“另类”观点,应借助历史材料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李老师通过汉阳铁厂个案的解剖,组织学生开展建厂地理分析、张之洞观点讨论,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了洋务企业共有的特征,培养了学生辨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在《洋务运动》一课,李小萍老师从学生对李鸿章、张之洞的学习前认知起,继而以李鸿章的信函、时人反对洋务的观点,以及梁启超、毛泽东等后人的评价,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了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有效地培养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

二、对李月霞老师执教《辛亥革命》一课的评析

    在《辛亥革命》一课,李月霞老师没有让学生刻意理解课本“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观点,而是展示出精选的史料和文献,让学生看到与自身感知以及课本表述不同的各种历史表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对历史表象进一步深加工,最终在思维活动中形成“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这更贴近史实的认识。这就很好地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将历史感知、材料处理、历史表达、历史辨析、问题解决等学科能力类型,通过思维活动连为一体,凸显历史学习活动的智慧含量。

李月霞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一篇辛亥革命“叙述”,颇有创意,她要学生将短文完成后封装好埋到土里,而不是当作业交给老师。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后人评价”的含义,反观自己在学习中对课本表达的认识,也是一种后人对前人观念的评价。通过上述做法,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对知识运用的实际效果,看到继续深入思考的空间,引发探索新问题的欲望。显然,形成性评价及时反映了学生的思维状况,能发掘出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学习目标与策略,也可以创造一种特定的形成性评价活动,具有激发元认知的作用。

附件

  • 学科专题三作业.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