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李样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黄金星     所属单位:梅县区华侨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1     



李老师这一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普通话流利、生动,循循善诱,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秩序,教材钻研得透彻,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引例合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突出,是堂不可多得的示范课,很值得我们学习。



本节是高中数学教材新增内容之一,在不等式、直线方程后学习,它既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延伸和交汇,又是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的基础;同时,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旧教材将它安排在直线方程后学习,体现的是它与方程的联系,而新教材将它与不等式的知识合在一起,整章知识凸显的是通过数学的直观性进行学习,将重要的不等关系都给出了相应的几何背景,从而弱化了以逻辑性推导为主的传统学习不等式的方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在不等式、直线方程后学习,它既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延伸和交汇,又是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的基础;同时,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从实际情境引入,通过对实际情境分析,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通过师生互动,特别是在教师有计划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得出结论;之后,通过例题、练习进行运用、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反思,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升华。这个设计既体现本课数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又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吻合,充分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课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恰当的提问,引领学生思考。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在数学活动中建立数学,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讲解透彻,对数学本质揭示清楚。教师富于启发的语言与学生深入的探究,使课改与传统教学融于一体。教师能把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板演、对答、展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最佳效益,又回避两者的不足。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尤其恰到好处,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实验、探究、操作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技术,发现数学、建立数学。课堂录象表明,教学效果是比较好。



在选择问题情境时,关键是问题情景与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匹配,不一定要追逐时尚。如何恰当处理归纳与演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对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学非常关键。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但每节课的问题应成为一个整体的问题串,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这是一节优秀的示范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李老师为榜样,业务精益求精,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