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信息技术赵建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李瑞霓     所属单位:华侨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09    浏览数:20     

 

学科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技能型课的教学策略与同课异构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同课异构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由一位或多位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看林晓明老师的《运用Photoshop设计网站首页》和姚佳璇老师的《利用Photoshop制作简单网页界面》的两个课堂教学课例,正是同课异构的典型例子。

这两个课例都能紧密结合新课标下教材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年龄特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授课。本人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学习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内容方面

    1、林晓明老师的课采用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分步骤、程序一步步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先给学生全局观念,展示设计需要的四个步骤,分解成任务让学生完成,能让学生较快掌握技能并完成本节课作品。为了防止千篇一律,有提前做好选题、网页规划和搜索主图素材工作,这点对本课顺利开展起到有很大作用。其任务设计呈现分层次,且学生制作各自的任务主题,有针对性、有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范例引领,让学生对网页首页设计有大概的操作思路。

    2、姚老师的课采用任务驱动,在开篇范例引导,之后将网页界面的制作流程设计成循序渐进的三个“挑战任务”。按照“ 提出任务要求—实例演示—学生实践—简单反馈点评”的模式。比较常规,但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对操作课来讲,这种模式比较容易接受。一个任务一个点评,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而且要求学生提前做好网页界面设计草稿图,有网页元素概念,有布局意识,是手绘界面在PS软件中的实现课。任务从简到难,最终也有实现导出网页。整节课,环环相扣,完美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组织方面

    林老师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总分策略,在分步实施过程中又运用支架式构建教学过程。林老师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包括范例,学生制作网站首页素材、学生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老师需要提供学习教程和帮助。让学生在整体网站首页制作的基本概念框架下提供一个攀爬支架,这样教学的优点在于,上课时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能在老师给的大框架上得以控制比较稳,不容易出乱子,但因局限在老师给的大框架内,学生整体的创作思维和创新能力没有完全放开。

姚老师教学过程中是运用了分步式组织策略,主要分成三个步骤步:首先是设置网站首页背景、标题文字;其次是对网页的导航文字、图片等的排版;第三是网页的分割生成。在课堂中姚老师对各步骤进行具体讲解,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每个步骤,由大化小,分步学习,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网页界面。这种将原有的网页制作的大任务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任务,让学生做起来不吃力,整个流程比较清晰,紧凑,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同时这节课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分组学习能在学生间形成竞争的氛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制作效率。

三、获得的启发:

    通过观摩两位老师的授课,我对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使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等文本材料有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学生、 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学习,又让我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型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今后,我们要多开展这种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共同提高。

附件

  • 李瑞霓学科专题三作业.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