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邝丽湛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崔朝晖     所属单位:彭湃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02    浏览数:34     

 

学科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公司经营”同课异构及点评《经济生活》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观摩了本模块两位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收益匪浅。两位老师在授课上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有了新的改变和创新,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这种改革和创新的程度又有明显的不同。周老师的创新更为大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而贾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也创设了不少的情景,希望通过情景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教材知识中,但其实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的来说还是传统型的讲授引导式多一点。

这节课的内容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容量非常大,通常我们都是用2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的,尤其是“公司的经营”这一目,由于在高考中比较常考,属于经济的重点,我们常常把它单独用一堂课来上。

但是,两位老师显然在教学设计上有着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艺术,用一堂课的时间不仅完成了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基本概念的学习,还针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以及“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重难点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还显然很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诸多教学理念,因此,本人自叹不如,还是非常感到佩服的。

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有非常多的亮点,首先,课堂设计的理念非常新颖。一是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二是善于利用我们身边的事例去教育学生,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的原则。如九十七中的老师贾老师,广百的新大新的例子和校门口的雪贝儿的例子,她都能够用上,学生感到很亲切。另外,周老师把韶关最大的国有企业——韶关冶炼厂等他们周边的典型事例,能够用到我们堂上来,这体现了“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的基本原则。

其次,教学目标定位非常准确,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贯彻。比较好的体现和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整个教学的过程都体现了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活动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另外,还是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课堂效果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在教学中,各种“互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课堂中,有师生的互动,有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周老师的“学生当小老师”的活动组织得相当好,当然这个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这也与北江中学学生比较优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教学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而现实中是不可能有完美的东西存在的。比如周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大胆创新,但本人认为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能适用,很难在各地各校普遍地推广适用。原因如下:首先这种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大。从材料的收集到整理以及整个知识的串联,本身就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所准备的东西展现出来。这样一个过程就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去做到的,特别是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的学生。其次,就像在课例点评中一位老师这样说:“它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办法关注到每个学生”。我们的教学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这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从微观上体现我们大家所关注的教育公平。这个课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陷入认知超载或者情绪低落。课型的成功依赖学生先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策略的一个广度,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某一些学生的能力不足,教师没有很好的鼓励和指导,那他就有可能自始至终成为整个课堂的观摩者而不是参与者,那对他们而言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是不公平的。第三,在周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里面,毋庸置疑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老师都是用同样的方法上课,那学生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样的课前准备吗?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总之,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我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上好一节课到底采用什么方法好,什么的方法才合理,其实关键不在于老师我们想要用什么方法,而应该在于学生适应于什么方法。而这种方法的采用,往往又收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比如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学生的能力水平等等。在备课时当我们到底要采用什么方法,就要好好的衡量一些这些问题。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