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陈建伟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郑鸿     所属单位:南雄一中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6     

     

       观看了陈老师和徐老师的《雨霖铃》同课异构以及专家的点评视频后,我获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陈老师的分组讨论“词中是如何传达伤离别情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后,再让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一个小组说完后,在让其他的小组上台补充。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合作、交流。徐老师的“试读、评读、齐读、品读、范读、泛读”将读书真正交给了学生,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做主。在课堂上将“讲解、朗读与背诵”相结合了。

        其次,我觉得这两位老师在古诗词的授课上,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这点事非常值得肯定的。两位老师都将有关”别情“的诗句借助多媒体显示或者自己背诵出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对“柳树”这个意象的的含义,陈老师通过大量的诗句和图片将其代表的含义讲解的清清楚楚。在此我比较欣赏徐老师,她一上课那朗朗上口的诗句,我相信会折服许多学生的,在学生的佩服中,也更容易将学生带人课程的学习中的。

      第三,通过这次学习后,我也认为“加强与同行老师交流”的确非常重要。在视频中,两位老师都非常虚心的接受了其他老师的评课。徐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有“二稿”。说实话,我们的教学如果都是孤军奋战,那么就难免会有失误的。即使是“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的。在我们身边,老教师也许有更丰富的经验,年轻教师也许有更先进理念,每个老师也许都有自己较独到的见解,只有在与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中,虚心请教,虚心接受意见,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第四,因为不是两堂十分完整的课,所以我觉得这两位老师的课,课上是十分热闹的,学习气氛也非常好,但是在知识的落实上还有些没有完全到位。我们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能读,能背,更要求学生能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鉴赏古诗词上,一般则要求学生对一首古诗词能明白“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至于《雨霖铃》这首词,“写了什么”(词中的意象),“为什么写”(表达的感情)都相对明确,而“怎样写”(表达技巧)则较难些,但是两位老师对此都相对没有落实好。

   不过,总的来说,陈老师和徐老师的课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