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美术陈渐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杨瑞萍     所属单位:揭阳市蓝城区白塔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1     

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第二、远 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 
  中国文化是自然主义文化 ,以体现蓬勃向上的生命气息为原则。这也就是一个中国画家毕其终生要追求的东西,同时自身也获得长寿。万物相杂自有序,中国古人发现这个序就是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中国山水画表现天地万物时也表现这一学说,因篇幅所限,在此恕不详述。
  山水画即求天地之大道,上面谈到的形....气五阶段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也是同理。以工作为例,形即外观事物或我们面对的工作,理...气即内在本质,是未知结构,不同优秀度的领导者就是对内在未知结构的把握度不同,达到通气的水平就是对事物或工作的规律全面掌握,了如指掌,驾轻就熟,这当然是最优秀的领导者了,但这样的人不多。中国山水画大师不多也就是这个理。
  山水画的技法中,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全都按自然主义原则采自自然界,有笔.. .颜料等,毛笔是最主要的工具。从毛笔的顶端看,中间一点,周围一圆圈,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偌大一个宇宙的形成最早是由一点开始的,谓之太极,圆指的是宇宙整体。中国人也在宣纸上实践了这一思想观点,从笔尖一点画出天地万物。把山水画的技法看作道术是再得体不过的了。由于山水画的绘画原则所限,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往往需要化几十年的功夫,第一原则就是笔墨要松,绘画史已经证明,笔墨从拘谨到放松,与人类不断在发展中得到解放是同步的。然后笔墨在质的表现上,根据中国道的原则及人的基本修养标准,有八个总结:刚.......灵。中国的阴阳观,以阳刚为上,阴柔为下,但刚者易折须以阴柔辅之,故具有张力的柔和笔墨(外柔内刚)为高。
  中国对动静的辨证关系是很有讲究的,生命必须是动,而静者生智静者寿,故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为高。天地以德(正气)运行营造万物乃至生命,人们以德行世友好相处,诚信(按道理办事)固然重要,所以好的笔墨往往是憨态可鞠的。和即和谐,高度有序也,好笔墨是变化丰富而不乱的。灵指灵性,有灵性的笔墨生命无处不在,这是对画的基本要求,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没灵性的画那就一无是处了,这是由画家本人是否有灵性来决定的。
  古人谢赫评画称气韵生动为第一就是这个理。其实中国画的笔墨标准与我们完美的人性人格修养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甚至可以把中国画学比作人学
  近现代以来,中国山水画的现状如何呢?主要现象有三种。一是标榜中国传统文化,泥古不化的。二是标榜画家个性,标新立异的。三是批判传统,重彩作画,搞中西结合以此来改造发展中国画的。尤其后两者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主流。人类历史总是在突破中前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对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执有清醒的认识,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也是应该的。
  对以上三种现象评析如下

第一种泥古传统,好的方面是可以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打下扎实的基础,好画亦为中国绘画轨迹留下一些记印,关键是在思想认识上要知道中国绘画的历史也是多元发展的历史。
  第二种个性发展,这是按艺术创造规律进行艺术创造的最高准则,强调个性创造,上世纪初“ARTS” 引进以来,以艺术形式在宣纸上画中国画的人成为主流,学院派至今依然如此。因为是个性化的,好坏只能是各人各看了。他们的特点是无文化包袱,思想解放。
  第三种批判传统搞中西结合的 ,这是运用重彩想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子的勇士们 的一种勇敢的尝试,其本质是用艺术的砖来敲中国文化的门,历史会记下这些痕迹,成败自然由历史去评说。
  这三种现象客观存在,孰对孰错化太多的笔墨去评说,并没多大意义。当我们睁眼看看天上的飞机.海里的大船.奔驰的火车,我们自然会感到我们今天的生活空间之大是古人无法比拟的,整个世界都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对他文化一无所知,死抱着自己祖宗的传统不放,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关闭自守,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扼杀!我们如果能下功夫学习研究把握住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张开双臂去拥抱整个世界,不是拿着自己的文化去与他文化攀比,而是主动寻找契入点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对话,吸取他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尤其注意向当今世界最先进文化学习,不是中西结合,而是东西南北中全方位结合,我们中华文化才会发展得更加完美,更加辉煌!
  因为艺术的概念不足以涵盖中国山水画,故从文化的视角简略地提一下,也是为了表述的理由能更充分些。近现代以来,对中国山水画改造革新的主流,还是一些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他们是勇士,但他们在画面上的表现主要是大胆地泼倒涂色,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西指何方?西方文化仅是色彩,就这么贫乏肤浅吗?二是中国人也长眼睛,中国也有太阳,中国何曾不重视色彩?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们的绘画只能说是一种现象,是否有学术价值,还需要历史的验证。但由于交通的便利,各国的互相往来,有限的文化交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还是有的。西方文艺复兴后,人性得到很大的解放,奔放潇洒及油画技法的笔笔见笔的 特点在近现代的中国山水画中时常可以看到,但西方人对复杂丰富的色彩关系的处理水平很高,在中国山水画中运用的好的还不多见。过于复杂丰富的色彩运用在中国山水画会有损中国山水画的静雅气息,如果我们在文化对话中能注意到这一点,研究尝试,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归纳总结为:一.气韵生动雅致,.笔墨良好潇洒,.章法运作合理,.色彩淡雅丰富,.素材憨态有味 ,.传统功力深厚。 要加以说明的是这六点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标准,不易达到。一位在认识上清醒而为此努力奋斗一辈子的画家都未必成功(大多数认识有错的画家那就免谈了)。因此当我们欣赏一张中国山水画时也只能看看其相对的水平,不要太苛求了。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