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胡继飞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徐永顺     所属单位: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4     

梁老师本节课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一开始提问题

问题:①什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该系统的边界是什么?②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来看,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什么特点? 

给了欧文顿的材料后有提问题

问题:①从实验现象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②作出推论的依据是什么?③这一定是事实吗?

给了草履虫材料后又提出问题

提问:①单细胞的草履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②细胞质基质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③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可能是怎样排布的?④我们构建的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排布模型需要实验检验吗?

一节课提出了几十个问题,学生在不断的问题中思考提升。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情感为突破口,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主线,以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活动为中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梁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和生活实际赋予要学习的新知识以一定情境,在情境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或以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情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生成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予以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后,动口阐述自己的思维结果,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发其他同学思考,同时也可求得他人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听取同学阐述思维结果后提出质疑,或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完善探究成果。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都来动手书写,展示研讨结果,或动手操作实践,展示研究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阐述、交流、展示予以反馈,取得成功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发生错误时,予以柔性评价和矫正,通过质疑、互动交流,达到深化理解、丰富认识的目的。在这一框架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整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运转状态,不断有创造思维的火花在闪耀,充分体现了模型教学的价值。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