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李样明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刘建国     所属单位:平远县平远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0     

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案例反思》的体会

在这段时间的里, 认真地学习了《数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案例反思》,觉得三位授课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活动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四位点评专家点评细致入微,分析全面,理论水平极高。水平所限,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要透彻理解数学的本质,精准掌握教学目标并有序实施教学活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典型的几何和代数问题结合、互相转化的课例,三位都能够以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逐步搭建递进的知识平台,让学生理解、体会、训练,最终实施教学目标。

二、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考试成绩几乎成为衡量学生、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上,急功近利、只顾分数的教师实在不少,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三位老师的课例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特别是陶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发言的最后一句都是“大家都听懂了吗”以及要求学生分别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的方程让另一位同学判断其位置关系),作为教师,要摒弃唯分数是尊的思想,我们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通过学习,使我再次认识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位老师以娴熟的教学手法、深厚的数学功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课堂中掌握了知识,丝毫不觉得枯燥。我想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非常多,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而要不断学习:一方面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拓展视野,了解国内外教育形势,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再一方面,要注重和学生交流,从学生反馈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更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四、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五、四位点评专家知识渊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及听课、评课上了一节很好的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其中何教授提到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变式教学”:形式变变、方法变变、结构变变,结构变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是最高的,但对他们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教师今后的努力方向;罗老师谈及的用代数法联合方程组,用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判断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问题,要注意对两个一次方程的曲线不一定适用的情况等。

    每个老师在教学岗位上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学习让我对数学的认识更深进一层,佩服之余,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做一名学生认同的好老师。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