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和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点击此处下载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张秀莲

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

提交者:何社生     所属单位:南雄一中     提交时间:2014-07-13    浏览数:32     

 

学科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模板

您选修的课程模块名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活动→自学理论依据→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建构知识。通过实验、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使学生在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现从现象到本质,进而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完成一次认识的飞跃。整节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体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难点突出,安排紧凑。学生通过自学认知、小组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观察实验、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这一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由于本节课重视了过程教学,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课堂都交给了学生,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从原理到操作,分组讨论,叙述方案,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激烈的讨论,具体的操作,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提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互助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模式,也符合现代高考的要求,这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长期效应,通过平时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设计能力等,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从内心热爱学习,产生了动力。学会迁移,从而学会了探究、学习、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与他人的协作与交流,在以后的工作、科研中受益非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新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关于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无法具体实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化实验进行直观的演示。以N2+3H2=2NH3为例,设计两个直观实验,a、在体积可变的容器,通过压缩体积至一半,让学生观察此时反应的快慢。b、在体积不变的容器,充入一定量的氦气使压强增大,让学生观察反应的快慢。学生发现在a容器中,反应明显加快,b容器中反应速率无变化。让学生针对实验分别提出不同问题,教师讲解。然后围绕以下两个问题探讨1)、同样增大压强而ab容器中反应速率变化不同。2)、增大压强为什么会加快反应速率?怎样从反应的本质上加以解释?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形象地说明。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提出各种见解,形象生动,印记深刻。同时加强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起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内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2、对于教材中的同一节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法,会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样的内容,对于同一位老师执教,而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教法,会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既然如此,我想,面对同一节内容,我们要不断优化出最佳的教学模式,以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时常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模式呢?”上一堂课之前,我们会仔细阅读教材、教参等资料,以期精心施教,课后我想我们更应该及时反思,并翻阅相关文献,了解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做法,及时改进、优化。如上完本堂课后,我们发现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探究性实验及总结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三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容量太大,上课节奏快,学生容易产生夹生,学生的讨论未能深入,回味不足,要是本节内容由2课时改为3课时可能效果会更好。那么,又该如何设计成3个课时呢?是否第一课时只安排学生探究性实验及总结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二课时讲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三课时讲压强及其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及总结和巩固呢?这样安排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