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胡继飞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赵晓秀     所属单位:南雄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4     

 

校本活动成果

南雄中学  赵晓秀

长期以来,南雄中学都非常重视在职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每年,我校都会组织各种校本活动。如:命题大赛、论文大赛、说课大赛及教师业务考试等。其中说课大赛是在每学年的下学期举行。去年,我校生物组的说课内容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下是我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我从8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减数分裂在整个高中生物中有重要地位,更是教材重点展示的内容。它是以学过的细胞学、染色体、有丝分裂、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的进一步探究和延伸。对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遗传规律作了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可以说,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有: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知识,有丝分裂的知识(特别是有丝分裂的知识与本节内容关系较大),以及初中学过的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的知识、有性生殖的知识。但并不表示学生已经具备这些知识,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学生对减数分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还是知之甚少。 

学生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以及通过画图来建立简单的模型等。

三、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教材内容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旧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提炼出问题,然后全体学生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这些内容是课标要求的,也是教材、教参展示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减数分裂过程较抽象,通过模拟的方式来阐明;不同生物受精过程有差异,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有丝分裂比较,阅读教材文字,绘减数分裂过程简图,使学生观察、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些学会了这学习方法,使这些学习方法得到加强;体验了学习过程。将这几种方法作为目标,是因为它们对学生获取知识很重要,而且适合本节课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形成生殖细胞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     (此目标的确立也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所确立的。)

(二)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这两个内容成为教学重点,一是因为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二是因为它是课标考纲要求的内容,也是教材重点展示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连续、微观、动态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PPT将微观变宏观;与有丝分裂比较,将连续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从而突破难点。)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显微镜下图像与模式图有较大差异,很难区分某图像到底是那个时期的图像,教师指导学生耐心观察,仔细辨认真实染色体的形态。)

五、教学策略与准备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习金字塔理论也这样认为:学生对知识记忆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主动获取并且应用所学的知识。依据教育理论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特点。我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比较,绘图等方法主动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临时出现的问题再适时引导,之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课件准备:PPT回顾有丝分裂过程,PPT演示减数分裂精子形成过程。因为这两个过程即微观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用PPT展示,使这两个过程变得即宏观又形象。

3.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

1、检测同学们对同源染色体概念的理解,并理解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是什么?

2、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

3、加深联会、四分体、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还有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以学案的展示,引导学生识图比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染色体的模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带着问题看书的过程中,能够使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腾出精力观察和帮助学生。在教学中一直引导学生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使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注意力在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宽知识和适当加深,例如没有盲目的将基因引入。在教学中还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了精子形成的动画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还运用了模型的建立,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染色体,并摆出不同的时期,增强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把曲线图引进,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没有提高。课后练习还有点少,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不足,还需要在课后做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

附件

  • 校本活动成果 赵晓秀.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