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胡继飞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李水清     所属单位:乐昌一中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5     

 

校本活动成果

我校文瑞宁老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与集体评价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和人体的体液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生理基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本节知识还与多个生物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同时还涉及部分物理电学知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加强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强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兴奋传导本质的研究,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树立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3、教学重难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说学情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应在这方面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归纳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

2、教学策略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浏览资料得出答案,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这样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故事导入

自主探究

成果交流

问题深化

构建框架

1、教学流程

2、具体过程

1)复习巩固

1、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这两部分,而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以复习巩固为导入,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预备去领会新知识。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较快将初中内容和高中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故事导入

生物电发现的早期历史

1177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尔瓦尼第一次将电现象和生命活动相联系。

2、伽尔瓦尼和伏特的争论

3、伽尔瓦尼改做“无金属接触实验”,证明肌肉中电现象的存在。

通过科学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物电现象的思考。

3)自主探究

    一、根据课件展示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8并思考:

1、静止(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静息电位)是怎样的?

2、当受到刺激后发生什么变化?

3、在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4、神经纤维上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又有什么变化?

层层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和条件。

二、播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CAI动画。

    动态效果豫抽象以形象,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提问并让学生分组回答: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还是双向的?

6、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还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吗?为什么?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发表见解、得出结论的能力。

自主探究设置的这六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前四个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答案,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后两个将难度升华,由于学生已有刚才的学习做铺垫,能很快地掌握更深层面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获得的成就感。

4)成果交流

教师协助学生根据以上六个问题归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方向、特点等内容,由于学生之前积极思考过,更能认同教师总结的结论,印象也尤为深刻。

5)问题深化

在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后趁热打铁,将问题深化。如何用电流表检测神经纤维上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会怎么变化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经历了之前的新知识点学习后可尝试解决。该问题能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双向进行,过后恢复至静息电位这一知识点。同时与课堂之前伽尔瓦尼发现生物电的故事相呼应。

情况一:两电极都置于膜外             情况二:一电极在膜外,另一在膜内

6)构建框架

新课结束后还让学生当堂完成选择题,以检验本课的学习效果,从而及时作出反馈。

六、板书设计

教师归纳

这节课以复习巩固为导入,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预备去领会新知识。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较快将初中内容和高中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随后通过科学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物电现象的思考。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提出疑问: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电位差是如何变化的?

围绕这个中心问题设置了四个子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并小组讨论。接着以CAI动画概括小结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局部电流的形成。再进一步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生理完整性等特点。这六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前四个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答案,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后两个将难度升华,由于学生已具有刚才的学习做铺垫,能很快地掌握更深层面的难点。趁热打铁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要点,一句带过引起电位变化的原理。新课结束后还让学生当堂完成选择题,以检验本课的学习效果,从而及时作出反馈。

这节课优点在于结构完整,从导入到小结到练习都非常紧凑,重点突出,且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适时使用CAI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弥补了教材上彩图的不足。同时也设计了不少由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答案的环节,树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较好地体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现代教育理念。但是,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其一,由于内容较多,所以整节课的节奏较快,学生思考和自我整理的时间有点少。应该多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对比他们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分析并选出最好的回答,这样互动的效果会更好。其二,用电流表检测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这一部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难度较大,应该设置更多的例题来帮助理解。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