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黄牧航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刘攀     所属单位:林启恩纪念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5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2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3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

A.符合当时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4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5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6下列各选项中,中外作品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魏源《海国图志》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B.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但丁《神曲》

C.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曹雪芹《红楼梦》与贝克特《等待戈多》

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9、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0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    )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11、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1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二、非选择题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14、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分)

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答顾宁人先生》

(2)       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庐抗议》(1861年)

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6分)

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12 BAABC ADACC DD

13、【答案】20分)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4、【答案】(20分)

1)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2分)

2)官场黑暗,人心道德沦丧;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4分)

3)异: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6分)

4)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根本原因、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有所认识、经世致用学风的潜移默化。(8分)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