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胡继飞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李震     所属单位:梅江区联合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6     

让高中生物充满生活的味道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生活化教学,具体是指教的过程中,把握主体的客体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就生活化素材的收集,提炼,生活化课堂的实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努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来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  有效性  生活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确立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新教材的编写以生活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为目的,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模式,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生活化教育就是为了改变过去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提出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2.1 课堂导入设计的生活化

 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步骤。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如果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则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又可使知识点化难为易,一举两得。例如,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人们打“吊针”的药水中大多数都会加入葡萄糖,或者直接“吊”葡萄糖液体,为什么?葡萄糖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导入肯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生物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例如,《植株的生长》一节中有关“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部分,“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容易理解,但讲道无机盐过多会引起“烧苗”现象时,由于学生并没有相关的经验,难以理解这个现象。在这段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在生活中制作拌黄瓜、糖拌番茄的例子。让学生想一想:在黄瓜中加入盐、在番茄中加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有水出来。进一步提问:水从哪里来?学生回答:从黄瓜或番茄中来。再次深入:盐或糖加得越多从黄瓜或番茄中渗出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越来越多。这时再解释“烧苗”现象就是无机盐过多造成了植物细胞失水,植物枯萎的现象。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例如,在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树木移栽,有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眼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 1.为什么移栽树木总是在春天进行? 2.为什么移栽时要剪去一部分枝叶? 3.为什么移栽树木总是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要进行遮阴处理?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得出结论,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符合源于生活,走进生活的理念。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解释清楚,便于记忆。

2.3用到位的语言文字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后,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分裂间期图像大大多于细胞分裂期图像。我以“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来解释。这样解释虽有一部分同学明白了,但总有一些学生还是实现不了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过渡。看来要通过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学们累了,蹦起活动的时间变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时间变长了。此时我带着照相机来到操场,对准同学的活动场面,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我问同学,在这张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数多,还是停在操场地面上的人数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数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学好比间期的细胞,少数在空中跃起的同学好比分裂期的细胞。对于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时间长,停留在空中的时间短,在拍照的一刹那,被摄入停在地面场景的机会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刹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被固定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场景与细胞分裂的场景如此相似,真可谓实例不同,其理相通。
  
又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时,用生活中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形象地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和“十指有长短” 来形象地说明生物的变异现象。又如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是一组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区别这二个概念:教师可以形象地把同源染色体比喻为“异卵双胞胎(暗指两条染色体来源不同、内部所含遗传信息不相同)”,把姐妹染色体比喻为“同卵双胞胎(暗指两条染色体来源相同、内部所含遗传信息相同)”。这种生活化的比喻,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笑声一片,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3 课堂教学外的生物生活化应用

3.1 课后作业拓展,素材应用的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知识拓展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健康教育,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不能只是为了巩固知识点,为了考试而作业,而完全却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一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化效率

生物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生物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生物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生物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如在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知识后,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的植物仍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剪去部分枝叶(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又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后,要求学生解释市场上的一种新颖蔬菜——反季节蔬菜(比普通蔬菜上市时间提早一星期至半个月)是如何培养的?

通过生物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课本知识鲜活起来,使得生物学课堂就像一条充满活力的“鱼”,徜徉在生活的海洋中,使学生在课堂的载体中,充分吸收生物学知识的养分,快乐成长。

 四、结束语

生物是一门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实际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愉快,为生物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参考文献

[1]赵秀清.浅议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9:159.

[2]谢建中.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探析[j].学科教学,2005,(18):57.

[3]陈煜.生物课堂该让学生动起来[j].新视角.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2004.

[5]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2003.

[6]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附件

  • 让高中生物充满生活的味道.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