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徐颂军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许华     所属单位:潮州市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5    浏览数:0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Ⅰ  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地球上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A.30°N160°E         B30°N20°

C.30°S20°W          D.30°S160°E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0W1600E所组成的经线圈    B200E1600W所组成的经线圈

    C.900W900E所组成的经线圈     D00180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3.5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是            

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4.当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正在度过暑假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有可能在

    A.春游        B.夏令营      C.秋游     D.放寒假

5.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七分是陆地, 三分是海洋, 海洋彼起连成一片

  B. 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起互不相连

  C. 七分是陆地, 三分是海洋, 海洋彼起互不相连

  D. 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起连成一片

 

8.珠穆朗玛峰高约8848米,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34米,它们的相对高度是

A1988.2    B2186    C9882    D19882

9.下列四个比例尺当中,哪一个是最小的比例尺

   A.1100 000    B11000000   C110000 000  D11000

10.已知某地图比例尺是110 000 000,测得两地图上距离是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300

11.如右图所示,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12.甲对乙说:“我在你的东北方。”此时,乙在甲的哪个方向?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1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

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数值低处凸出,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为

    A.山谷         B.山脊           C.盆地             D.山顶

15.根据右面等高线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从甲到乙为山谷   

    B.丙地在丁地的东北方向

    C.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200

    D.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88

16.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17.在绘有实地范围相同的某镇规划图的两幅地图中,甲图比例尺为乙图的2倍,则甲图幅为乙图的

A1/4            B1/2       C2              D.4倍

读右图,判断1819题。

18.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19.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             B99m  

C.199m            D259m

 

读下图,回答1819题。

20.九州—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1.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2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根据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回答2122题。

23.“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

A.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

B.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C.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   

D.据观测,红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扩大         

24.下列关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的原因,正确的是  

A.天生如此   

B.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零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块大陆,经过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C.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的       

D.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2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表面是由完整的岩石圈构成的
B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C.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激烈
D
.板块的边界地壳运动相对平静

   

读“东非大裂谷图”,运用板块学说回答2428题。

26.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A.这里地震频繁造成的   

B.这里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  

C.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D.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相碰运动造成的   

27.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8.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地张裂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张裂
C
.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29.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0.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张裂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挤压

C.亚欧板块不断挤压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31.我国处在下列几个板块之间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2.从卫星照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着的差别是

A.草原和沙漠的分布                     B. 山脉和河流的分布

C. 城市和农村的分布                     D.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33.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那两个半球上

A.南半球和西半球                       B.南半球和东半球

C.北半球和西半球                       D.北半球和东半球

3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35.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大洋州

36.下列关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地名,按顺序排列的是     

A.乌拉尔河、乌拉尔山、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大高加索山、里海、土耳其海峡

C.大高加索山、乌拉尔河、里海、乌拉尔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37.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四季如春    D.阴转多云

38.天气是指

A.一个地方的综合气候特征               B.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大气状况

C.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D.不同地方的综合大气状况

39.同一天里,有人因炎热而开空调,有人因寒冷而烤火炉,有人为雨水过多而希望老天放晴,有人为长期干旱而渴望降雨,这是因为

A.各地气候不一样                       B.每个人的感觉不同

C.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天气                 D.天气对人的影响不大

40.下列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华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地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II  卷(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保持           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           附近。

2.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在北半球,12.1.2三个月为           季,此时南半球为           季。

4.乌龟、蜻蜓、知了、蚂蚁和泥鳅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天气变化时它们各有下列哪种反映。

________   ____搬家,将有雨下。      ______________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_______________,下雨兆。           ______________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_______________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5.写出以下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SHAPE  \* MERGEFORMAT

6.某天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时,说明空气质量级别为       级,空气质量状况为            ,如果你爷爷有呼吸道疾病的话,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1分)

 

 

 

 

 

 

 

 

 

 

三、连线题(把相应的图例与文字说明连接起来,连对一个得1分,共8分)

 SHAPE  \* MERGEFORMAT

四、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17分)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C

65°

50°

35°

20°

150° 160° 170°180°

                                                                         

   

B

 

                           

C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

A.经度“           ”纬度“           

B.经度“           ”纬度“           

C.经度“           ”纬度“           

2A.B.C 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能获得太阳直射的是           。位于高纬度的是           

 

 

 

 

2.读下面一幅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右图所示是      天气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2)伴随这种天气出现的状况有                 

3)此种天气对人们的不利影响有 (至少写出四条)                                                        

                                                                     

                                                                     

                                                                     

                                                                     

 

五、开放题(3分)

请你从不同角度探讨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得到的启发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