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邝丽湛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黄进来     所属单位:贡天职业技术学校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5     

 坚持用心理咨询做好中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总体上学习成绩不太好,不太容易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往往不知所措。因此,中职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要让中职生更好地得到发展,应该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应该坚持做好他们的心理咨询工作,让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注重心理特征,坚持正面教育

从中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看,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问题。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对学生要有科学的了解,即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学生绝大多数已是独生子女的新情况下,如何捕捉学生心理变化的新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从而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突破口,这是当前做好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具有高度发达的智能,有以思想为核心的高级心理过程。人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有语言。人的各种行为都是以一定的认识作指导,受其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正处在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中。随着身体形态的发育导致了其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自我形象”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精神世界、个性品质、表现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调节,支配自己行为方面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时期,中职生经常会做出一些偏激行为,比较容易走向极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坚持正面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觉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作用。当然强调以教育为主,并不是否定采取行政措施,教育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教育只有在行政措施的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巩固某种行为或制止某种行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教育为主,就要根据学生思想活动的客观规律,确立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学生对某种事有看法或有情绪,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不让其表现不行,强迫改变更不行。因此,及时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咨询,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工作实践中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障碍,二是要注意通过心理咨询进行疏通引导,三是要掌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四是要形式多样,五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咨询的效果和教师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实现科学的心理咨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注重情感因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中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经常处于矛盾中,并带有明显的冲动性。他们常常会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喜欢新奇事物、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正确引导下,可以为真理、正义而英勇献身;也会因盲目的幻想,感情冲动去干一些蠢事。中学生的情感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也有时表现为内向和闭锁性。这些和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时期有关。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灌输”。然而学生必竟不是容器,学生可以主动接收“灌输”,也可以拒绝“灌输”。能否灌输进去,能接受多少灌输,这和教育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息息相关。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咨询,能化解拒绝灌输为主动接受灌输,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心实意去关心、热爱、尊重、体贴学生。让学生的心扉向教师敞开,心理话愿当教师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恰到好处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三、了解学生需要,实施正确引导

  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宏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动机,进而产生实现这种主观愿望的行动。因而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行动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所以,在思想工作中,通过心理咨询了解和认真解决学生的需要,引导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中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需要等等。掌握了这些需要认真分析哪些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哪些能解决和一时不能解决,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了解学生需要,正确引导需要,心理咨询不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或没重视心理咨询,所以对学生的需要不是了解很少,就是缺乏正确对待。往往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厌烦、冷漠,甚至认为学生多事,由此激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正确对待学生的需要,承认其合理性,是解决学生需要的前提。对学生的正确需要应想方设法予以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取得学生的谅解。对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的需要,要通过谈心,以党的政策、法令和学校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同时实施正确引导,把需要引到正确轨道上来。
  除了学生对社会需要外,还有社会对学生的需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不仅是自然实体的“生物人”,更是社会实体的“社会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校也就没有学生。因此,学生的需要取决于学校和社会,而且一切需要都受学校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制约。在我们社会主义学校里,要求学生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做“四有”新人等,这是学校和社会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和要求。通常情况下,学校和社会与学生个人的需要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局部、暂时的不一致,这时就需要教育者通过心理咨询及时正确引导,使学生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协调一致,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绝不能单靠规章制度、行政命令加以强制。要从学生情感变化、语言流露、行为表现中洞察和分析其思想深层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咨询掌握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创造出新形势下新的工作方法,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地运行,使职中学生成长为有用之材。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