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音乐王怀坚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黄金萍     所属单位:饶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7     

 

兴趣激发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前提

内容提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不是短时间能凑效的,也不是单面能够达到的,这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抓实教学的诱惑力,抓好课外活动的吸引力,以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才有保证。

关键词:音乐教育;兴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道:“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怡情操的助长剂。”

     诚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技巧训练,识谱、读谱灌输,缺乏审美情趣,忽视了发掘音乐内在的美,也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上音乐课时感到索然无味。学生说:“我看五线谱就觉眼花缭乱,像看天书一样。”还有学生问:“老师,能否教我们一些通俗歌曲呢?”这一现象与当前的音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这是一个普遍、棘手而急需解决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定稿)》中将“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列为音乐教育改革的第一突破点,可见对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和重视。兴趣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已无可置疑。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学习者。对于这一问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副主编吴斌有着深刻的见地,他认为:如果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不能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他提出,音乐教育应时刻注意兴趣培养,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是啊,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学会了“学海无崖‘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    

好的东西。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兴趣的产生总是以需要为基础。中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产生兴趣,虽然这种兴趣只是来源与外界事物一时的吸引力,但久而久之便能形成学生认知活动的倾向。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兴趣的诱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上好导言课,唤起学习欲望。

初中一年级第一节课是“导言课”,它是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又是奠基课。因此上好导言课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新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这一堂课讲得成功,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好音乐的坚定信念。反之,就会大大地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美好愿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导言课教师不应操之过急地讲授新课,而应为学生创造美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艺术气氛中唤起学习的欲望。

1了解音乐常识,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启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畅、动听的语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振兴民族的自强心。

2、要想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

教师的一言一行,音乐专业水平、音乐技能的高低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名好的音乐教师会给学生依赖感和寄托感。我认为导言课上教师就应该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

3、欣赏“文艺汇演录象”激发特长训练。

让新生了解本校音乐水平,激发特长生参加音乐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音乐特长。譬如,我觉得让学生欣赏文艺汇演“录象”是学生了解音乐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同学们真实形象地感受到贴近自己的艺术气氛,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加音乐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二、创设音乐环境,设置情景,营造音乐氛围,直观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让人们的言行在心上着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教师精心设计,布置一个突出主题的音乐视听环境,能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如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殿堂”的大字和钢琴上摆放的一束美丽的小花,仿佛向他们微笑伸出欢迎的臂膀。同时,教师弹奏欢快优美的乐曲,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如同进入音乐的圣殿,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课。利用图片,录像等直观教具,借助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我在第二课表情术语综合活动中要求学生为散文《小纸船》配乐教学时,先根据散文内容画了一幅表现一群孩子在小河边嬉戏,放飞小纸船的水粉画,吸引学生注意,再有老师或学生富有激情地朗诵散文:“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他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看!每一只小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高兴地笑了……通过听听、想想、议议,结合看看的直观教学和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理解音乐情感。

三、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做法。1、故事导入。如在欣赏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时,首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歌曲上来。2、范唱、范奏导入。在学习“旋律”一课时,我用小提琴范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导入新课,以此拉近师生距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兴趣。3、图画导入。用图片、幻灯片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抓住人心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

四、以鼓励和参与表演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能够极好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这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唱奏表演或形体表演来提高学习兴趣。如此,在巩固唱歌新授内容时,采用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或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跳的形式等,同学们兴致很高,课堂处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这时的孩子们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和老师一道分享独特感人的音乐魅力。我所教的班级一直坚持给学生一句赞赏,一抹微笑,一个抚摸,让他们在赞赏的评价中,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

.运用新奇的手段展示音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老师做出优秀教学课件对于演示音乐情境、揭示音乐规律大有帮助。不但可以把音乐的基础知识,难以理解的音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拓宽器乐教学领域,发挥器乐教学功能。

器乐进课堂是加深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范畴。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现今,口琴、直吹笛、口风琴、电子琴等乐器纷纷进入课堂。个人以为,口风琴以其独特的优势(1、有固定音高。2、同音不需抬手。3、能唱的节奏即可用嘴吹奏出。4、通过口风琴教学,为学习其他键盘乐器打下基础。)深受音乐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当学生对口风琴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时常培养学生稳定的兴趣,不断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实践证明,器乐进课堂,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教师以琴助教,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局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乐器教学的功能充分得到了证实。另外,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教学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生难以接受,当使用口风琴吹奏音符、音程、和弦、视唱曲谱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才能使情感成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总之,音乐课的教学要以趣激趣,寓知于乐。引发兴趣、培养兴趣到激发兴趣,保持兴趣不仅是课堂结构的逐步严谨和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化,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永保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种下希望的种子。

附件

  • 兴趣激发是音乐教学的前提.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