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英语李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张华锋     所属单位:蕉岭县蕉岭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0     

 

高考新题解题技巧

    这种题型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在解题技巧方面,还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小结一下。

  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通读答案,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
  3. 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具体内容,并结合关键词,将选项填入文中。
  4. 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
  5. 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一、阅读填空题的特点

1. 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 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 把握住全篇的文脉, 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要求。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是词法和句法范围内的考查,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属于语言的组织规律,那么阅读填空题就是章法范围内的考查,是语言使用的范畴,属于言语的组织规律,简单地说,前者侧重语言的结构语法,而后者侧重语言的使用章法。

2. 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本质就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评价文章的思维过程,新题型不但要求考生具备词汇、句子、语段、语篇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辨证、综合、分析、归纳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阅读的深层理解,也是阅读的核心和关键。

3. 题材新颖,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较高的真实性,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相适应,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改革走向相适应,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相适应,遵循了《英语课程准》的评价理念,保证了试题的效度、信度、真实性和公平性原则。

二、阅读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1.理清句际间意义的关系

    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各层各段的大意有机地组合而成,各个层次,各个段落之间不管怎样错落有致,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从逻辑意义上来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总分、解释、因果等关系(章振邦,1985)。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因此,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理清句际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如2008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中,第一段的第一句“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a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与下面几句是解释关系,解释关系是指后面的句子对前面的句子作解释、引申、例证,使意思更加明了、具体。后三句之间是平列关系,平列关系指句与句之间处于平等并列的地位,互不相属,而只是组合在一起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平列关系组合的语段,在次序上并不固定,如果局部改变句子的相互位置并不改变整个语段的意思。第二段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层递关系,层递关系是一种固定的顺序关系,但又不同与顺序关系,顺序关系指构成语段的各句子只能按事物发展的过程由先而后地顺序排列,不可随意改变次序,通常在记叙文或描述固定的操作程序的说明文中用得普遍,而层递关系组合的语段是按语意的轻重、认识的深浅作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排列。第三句与第四句是解释关系,第一、二句组合为一个语段,第三、四句组合为另外一个语段,语段与语段之间是总分关系,总分关系是指前面的句子陈述两个过两个以上的对象,后面的句子紧接着分别对它们加以说明。用这种方式组合的语段能够前呼后应,彼此配合,使语脉清楚,条分缕析,如“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一句与前两句前呼后应,彼此配合,为前句选“E. you will also want to devel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埋伏了一笔,逻辑性很强。第三段的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解释关系,而后列举的方法是平列关系。第四段的最后两句是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指句与句之间存在意义的

转折,通常表达对比或对照的意思。

2.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 

   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承接关系(如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等)、平列关系(如first, second, third…;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等)、比如文章中的选项71,由SecondThird得知应选表示平列关系的句子G., 转折关系(如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otherwise等)、如选项75与前句构成了转折关系,故应选D.项答案, 层递关系(如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等),如72 选项与前句组合为层递关系,故应选包含alsoE.项句子,或者是解释关系,73选项应选F.选项,74选项平等的,是一组祈示句,而非陈述句,故应选A.项而非B项。

  总之,对一个语段或语篇的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整段语脉,理出文章的中心。

2)根据标点符号确定有几个句子。

3)除中心词、关键词外,将所有句子按意义分出层次,如果是承接、平列、层进关系,则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如果是解释、转折一般就可以一分为二。

4)再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5)最后检查核对层次划分有无错误。如一篇文章或语段有几个句子单位,几个层次,特别是长难句构成的语段层次是否明确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