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邝丽湛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朱秋霞     所属单位:五华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1     

 

走近法律》说课稿

朱秋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法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人教版思品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中的第一框的内容,它体现了课标中成长中的我学法用法部分。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题《法不可违》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学法、守法、爱法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提高分析问题和辨析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设置情景和自我观察,

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通过

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寻找规则、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基础上,树立尊

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学生对这三种规则容易混淆,因此,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三者的区别。

第二,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学生往往只看到它们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并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第三、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活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2、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求知法

第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教材第85页):一位父亲经常打骂儿子,面对质疑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通过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总结出: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引入新课《走进法律》。

 

(二)、新课教学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跳绳游戏

(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并分发给跳绳一条)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他们俩为什么不开始跳?引出就连小小的游戏也要有规矩,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接下来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和奖罚方法,激起学生参加游戏的欲望。

但在赛前,教师提出:可是,此时此刻我们在上课,楼下的班级也在上课,如果比,我们是乐呵了,那楼下还能上课了吗?

得出结论:规矩的重要性,什么是规矩。(如果同学感兴趣可以在课间时间比。)

活动二:身边的规则

1、教师引用春晚小品《不差钱》里的一句台词: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唔哈。让学生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等方面的规则)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进而树立规则意识。

2、学生合作探究: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每小组派一代表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由对“规则”、“法律”的反感、抵触,上升到我要“规则”,我要“法律”,把遵规守法看成是一种快乐。

活动三:分门别类

  引导学生对刚才所列举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分类,哪些分别属于纪律,道德和法律。明确规则的种类,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活动四:规则大比拼

1、比较道德、纪律、国家法律的区别。按要求填写课本88页中的表格。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新闻回放:高晓松和宁财神吸毒被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警察抓捕的依据是什么?这个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得出特征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他们可以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吗?说说法律是靠什么力量保证实施的?得出特征二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3)他们作为明星,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吗?得出特征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通过社会关注热点得出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问题过渡:既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那么它在生活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这样的设问很自然地过渡到“生活离不开法律”的教学点)

活动一:看“小郑”谈法律的规范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材86页小郑的案例,并结合近期新闻中热议的广场舞大妈和居民的矛盾事例,思考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执法部门依据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通过案例讨论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活动二:案例分析:法律的保护作用

1、出示交通新规:酒后驾驶一次扣12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酒后驾驶处罚越来越严格?得出结论:法律在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规范的同时,也起着保护人们的作用。

2、通过教材87页案例引出身边的例子:假如你的权利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办?通过案例分析再次感悟法律的保护作用。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态度。

(三)、归纳总结

教师点拨学生,让学生参与本框的重温与知识梳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提问:同学们还想上课时间在这间教室里看跳绳比赛吗?为什么?从而加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责任。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以 法律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写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和收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贯彻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各位评委老师,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通过新闻热点展现教材知识,再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疏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能力发挥,有观点可以表述,真正走入课堂,做思品课的参与者、探讨者,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