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07-15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李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黄杏雄     所属单位:兴宁市龙田中学     提交时间:2014-07-14    浏览数:2     

 

《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面临着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为适应这种挑战,人类的学习方式必须产生巨大变革。自主性学习方式正取代传统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并以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自主性学习可以提高人们发现吸收新信息、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学习实际上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的引导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着重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探究性的学习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学生只有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本研究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将设置更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的数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探究有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自主”中求知在“探究”中发展。“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提高能力,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人以渔”。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3、现代信息学、传播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以及现代学习及心理学理论作为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使教与学的产生了变革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产生了变革。不管人们对教育改革有多高的期望,获取知识总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让学生在学习自觉主动,可以肯定提升的不仅仅是数学成绩。我们实施课题研究的学生在学习中,以自度度他的原则,自觉学习,共同提高。

1、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数学的新课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三天时间书写本学期的知识框架,然后交给学习小组长(5-8人),组长首先检查组员是否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并将检查结果报学科代表。要求把结果报科代表的目的是对小组长完成任务的一个督导。小组长将收到的知识框架交换后返回组员,组员拿到别人的知识框架后首先是与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两人一组,互相提问检查对方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把情况汇报给老师。

2、使学生养成查漏补缺的习惯

      完成第一步以后,要求学生从平常的作业或考试中每人写十道典型的错误题目,要求抄写工整,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将本组的六七十道典型错题在组内循环,虽然学生的题目有重复,但同样可以覆盖学生的几乎全部错误。

3、指导学生模拟命题,增强数学能力

     学生完成第二步以后,教师对考试范围和目的进行说明。特别强调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把该掌握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都已经掌握,考试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和过度的难题。交待原则以后,要求学生自己出一套考试题,给出答案和评分标准,然后交给老师。老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三人让他们对自己的命题进行说明,包括为什么某些知识没有考,选择某个题目的原因等等。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

1、实验对象:本校高中各年级。

2、实验内容: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3、实验方法:各年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普通学习方式。

4、实验结果: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测试,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分析,发现实施指导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好于对照班(具体分析见下表)。

高一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

项 目

实验班

对照班

人 数(N

108

106

平均分(X

80.7

75.3

标准差(S

7.9

9.73

显著性(P)          

0.0006

从表中可看出,P0.00060.01,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学习成绩有极显著差异。实验班学习成绩好于对照班是因为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的课堂学习。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自主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情境创设是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关键。创设情境,可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指导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生易于进入情境,产生探索的欲望,唤起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2自主性学习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甚至是参与者,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交流、领悟,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自主、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自主性学习课堂中,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和谐关系。教师可以融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求实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五、研究的有效成果

1、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1)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尤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我们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例如,上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课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什么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何构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模型解应用问题?等。

2)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必有,有必有。我们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例如,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B'C'D'D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CB=C'CD=BCD=60度。当C'D/CC'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 A'垂直于平面C' B D?请给出证明。我们设计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设置了三个按扭,并将分析、推导过程隐藏在教学情景中。学生利用此课件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A A'垂直于平面C'BD 时,C'D/CC'的值为多少?

3)联想质疑法

     我们常常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选修2-1中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时,用FlashPower Point、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直线与圆、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直线与抛物线等课件,学生边看边产生联想,并提出问题:上述问题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直线与上述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利用方程组解的情况来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4)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例如,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常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感,不知道该如何学?如何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变为平面几何问题等。

2、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1)学生自我设问

     我们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2)学生之间设问

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 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3、课题老师教研成果喜人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提升了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六、对指导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思考

1指导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应该说教师更累,但“累”出了效果,“累”出了成绩。

2、有教师在指导数学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依然是主导地位,从表面看教师把一切都下放给了学生,其实教师必须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以不经意的方式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效果。

3、教师的作用

1)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2)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3)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4)要使学生学会适应,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小处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