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

发布者:罗沙沙     发布时间:2018-12-29 浏览数( 10) 【举报】

        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数觉、感受乃至感情,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培养数感      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传统教学偏重前者,新课程则认为若把两个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更好,而且联系实际体会数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自己认识的数。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教师利用比划1000页笔记本的厚度,推想1000支牙签的多少,猜测1000根小棒的组成等现实素材,创设一系列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0的多少,猜老师黑袋子里的小棒是怎么捆的这一小活动,实际上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如果由我来捆,我会怎么捆?怎样捆的方法是最好的?而将小棒装在黑袋子里,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秘密的兴趣,因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呈现的答案丰富、合理,有效地让学生主动建构1000的组成,通过头发和汽车的有趣比较,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由于物体体积不同,它们所占空间也不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数感的培养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无声无息有序地进行着。      二、结合生活――体验数感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   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   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几岁?班级号是多少?你的鞋号是多少?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多少?……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三、定量刻画――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如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多媒体出示彩电、冰箱、空调等,让学生猜测他们的价格:(生1:冰箱价值2000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四、调查实践――强化数感      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教学就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数据分类整后,有位教师这样组织:   1 呈现问题:学校举行球类体育比赛,在高年级组织什么比赛比较受欢迎?   2 搜集数据:以你们班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代表,调查了解你们喜爱什么球类活动,数据记人原始记录表。   3 分类整理:从原始数据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学喜爱项目的情况,需要将这些数据分类整理。   4 作出决策:同学们喜爱哪几种球类活动?每种活动有多少同学参加?你估计,在高年级组织什么球类比赛较受欢迎?   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或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了统计思想,领悟了统计方法,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   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且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培养数感        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传统教学偏重前者,新课程则认为若把两个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更好,而且联系实际体会数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自己认识的数。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教师利用比划1000页笔记本的厚度,推想1000支牙签的多少,猜测1000根小棒的组成等现实素材,创设一系列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0的多少,猜老师黑袋子里的小棒是怎么捆的这一小活动,实际上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如果由我来捆,我会怎么捆?怎样捆的方法是最好的?而将小棒装在黑袋子里,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秘密的兴趣,因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呈现的答案丰富、合理,有效地让学生主动建构1000的组成,通过头发和汽车的有趣比较,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由于物体体积不同,它们所占空间也不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数感的培养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无声无息有序地进行着。       二、结合生活――体验数感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几岁?班级号是多少?你的鞋号是多少?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多少?……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三、定量刻画――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多媒体出示彩电、冰箱、空调等,让学生猜测他们的价格:(生1:冰箱价值2000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四、调查实践――强化数感       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教学就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数据分类整后,有位教师这样组织:     1 呈现问题:学校举行球类体育比赛,在高年级组织什么比赛比较受欢迎?    2 搜集数据:以你们班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代表,调查了解你们喜爱什么球类活动,数据记人原始记录表。    3 分类整理:从原始数据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学喜爱项目的情况,需要将这些数据分类整理。   4 作出决策:同学们喜爱哪几种球类活动?每种活动有多少同学参加?你估计,在高年级组织什么球类比赛较受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或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了统计思想,领悟了统计方法,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且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