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发布者:汤明庚    所属单位:扬州京华梅岭中学    发布时间:2018-10-02    浏览数( -) 【举报】

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是当今物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进行会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对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物理本身的趣味性 ,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对物理的接触是从初二开始的,所以启蒙教育时期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的科学,而这些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的。处在初二阶段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以惊奇的眼光看世界,求知欲极强,而新奇的物理实验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在一次针对初一的“有趣的物理实验”科普活动中,我们演示了一部分新奇的实验:凸透镜、电动机模型、熟鸡蛋进入小口瓶中、小孔成像等等,使得学生反映强烈,求知欲上升。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纷纷表示到初二后,要认真学习物理,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次小小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物理学的大门已对准备进入的求知者敞开。在初二的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就不能只停留在实验的高度了,而要在好奇和有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实验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并明确观察目的,使其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由现象看本质,这才是做实验的真正目的。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播,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往往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据心理学家统计,一个人看过所记住的材料要比听过所记住的材料多1.66倍。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像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那样,“观察、观察、再观察,实验、实验、再实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象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融合在一起。尽管初中阶段学生只学习了有限的物理知识,但这些知识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一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首先,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探讨的教学气氛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比较陌生,老师有责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应用民主、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如在反映大气压强时有个常规实验:用一张纸片可托住杯中的水,在此基础上在纸上挂一小盘,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逐渐加上砝码,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在紧张而有悬念的气氛中,学生领略了大气压的威力。另外,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它是引导我们进行探究性教学并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克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在讲“惯性”时,提前把学生进行分组,五个人一组,每组带一辆小车、两块小木块(其中一块做挡板),课堂上先让他们玩小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实验。

2.把物理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理问题或现象适合初中生去分析解决。因此,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并引入相关现实生活问题。由于现实生活只给出情景,没有给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所以老师应引导学生慢慢学会把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同时对该问题建立简化、合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例如,在“热现象”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一些演示实验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找原型,说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生活事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举出大量事例:

(1)                   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会“冒汗”;

(2)                   冬天,人讲话时,嘴里冒“白雾”;

(3)                   冬天,放在室外的水会结冰;

(4)                   夏天,当把冰棒从冰柜里拿出来时,冰棒周围冒“白气”;

(5)                   在手背上擦一些酒精,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快;

(6)                   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一段时间后却不见了;

(7)                   白炽灯用的时间长了,灯泡内部会变黑。

这些事例再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热现象的存在,学生学起来感觉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探索。

3.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此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展示典型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模型,给学生创造探索问题的物理情境,巧妙地引导每个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建成物理模型,再使学生的思维回到生活中,毕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大量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

如在“惯性”一节的教学中,可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与之有关的物理现象:

(1)                   行驶中的公共汽车,当司机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倒;

(2)                   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3)                   公共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倒。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既可让学生认识到惯性的确存在,又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而且已扩展到情感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由于实际生活问题可以分为“现象解释”和“方案提出”两种类型,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