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我的学习感悟

  发布者:谢韵    所属单位: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8-10-12    浏览数( -) 【举报】

在目前新课标的大环境下,老师们都开始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开始注重所谓的启发思维。他们开始精心设计一个个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然而,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所提问题和问题之间缺乏关联性,诸多零散问题的抛出使得课堂本身缺乏整合性。笔者认为,偏重于培养学生人文理解能力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由一些零碎的问题连接,而应该有一些比较能贯穿课堂的主问题。在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再穿插一些启发性的小问题。这样才不至于陷入从“满堂灌”到“满堂问”的极端。

现如今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诸多的应届毕业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成为该队伍的一员。然而,新教师由于本身对教材解读和学生学情了解还都不够透彻,加上本身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在课堂的把握上往往会有僵硬化、刻板化的现象。语文课堂往往只为了解决一个个既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似乎都只有一个既有的目标答案。新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把握更多地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汲取,而不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教师们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简单的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是将学生的思路向着老师既定的目标去诱导。

一、 追问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执教者是一位青年教师,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夏》。在分析这篇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时,有一位学生认为作者对农民是同情、怜悯的情愫。执教老师反问了孩子一句:“怜悯?这里是怜悯的情感吗?”此时孩子语塞,但并没有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之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梁衡这里到底有没有表现对农民的怜悯?其实教师想表达的是作者梁衡明显表达的是对劳动者们的一种崇敬和赞誉。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的差异,现在的学生对可能对农民并没有崇敬的感情,更多的只是一种同情乃至于是歧视的感情。所以,我觉得这时老师应该追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觉得?来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其价值观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二、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自己在执教梁衡的《夏》时,也没有做到有效地去追问。在提问同学《夏》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是赞颂了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的情感,此时说得很有道理,而全班同学却发出了骚动的笑声。其实,这个时候我应该先鼓励这名学生说的是有道理的,接着追问:“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种对于劳动人民的情感呢?”也许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能够让其他同学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自己挖掘文章情感的深度,而不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理解,也不是在接受到教师的提示之后的理解。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