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针对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准备

  发布者:王竞    所属单位:扬州市文津中学    发布时间:2018-08-17    浏览数( -) 【举报】

在讲授《声音的特征》一课时,学生经常会把响度音调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般教学模式下,首先会利用学生对于先前这两者的模糊认识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再根据教材所给的定义让学生在文字概念上进行一个认知: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调指的是音调的高低。至于此处真正大小和高低的本质区别,学生很大程度上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例如:“你说话嗓门太高,请你把声音压低一点可以吗?”。如果仅仅对响度和音调进行一个定义上的认知,在这个事例中,绝大部分学生会无法确定此处的“高”和“低”究竟指的响度还是音调,甚至会根据定义得出错误的结论。当然,在应试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们也会有一定后续工作,根据一些具体的生活事例进行概念上的强化,甚至采取机械性的实例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正确率。然后再去探究这些声音特征又分别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通过来自教材或者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实验,导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是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影响“音调”的是声源的振动频率。在这个模式下,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限死,格局框死,效率低死。

   在“引疑导学”的环节中,会安排如下几个问题进行铺设:

①响度和音调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请你根据生活中的事例来阐述一下它们的不同点有哪些?(提示:可以用实例来说明你对于两者区别的认识)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举例出体现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具体实例。

学生回答:女生嗓门尖,这就是音调高,当看到老鼠时女生的尖叫依旧可以震惊四座,这就使响度大,男生说话低沉,这就使音调低,当他们偷偷上课压低嗓门讲话时,这个就使响度小。

自然在学生预习的个案中也有错误的认识,不过这些对于课堂来说都是有效信息,这一板块的存在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尽管学生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做不到严谨和归纳,但很多都是有趣的,生活化的。在这些答案中,我们能了解到他们的认知程度,还能根据孩子们自己这些趣味性的答案来激发课堂上的认知火花,这些有趣的事例估计想从脑瓜里抹去都不容易,又何须机械性的记忆呢。更何况这些认知本来就是孩子的,自然也省去了我们费尽心思的去“安装”了。

②请你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猜想一下响度和音调分别各自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提示:尝试观察不同响度发生体的振动特点和不同音调发生体的振动特点)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首先会想到距离声源远近对响度的影响。对于振幅和振动频率的两者分别对响度和音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会意识不到。不过他们会由此回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思索如何从活动中发现其中的关键点。当然,可能性很大的是能观察到现象,但是寻求不到确切答案。不过这并不等于是一个无效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再次经历此处实验中,他们会特别专心于谜底的揭开,获得关注度提高。并因此充分体现出学生活思维,教学巧结构,课堂高效率。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