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程作业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8-08-142018-09-20

作业要求 :

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本次培训运用的理念更新、学科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去论述。


发布者 :培训管理员

课程作业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戴乐    所属单位:扬州市竹西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9-19 11:19:25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在“经典”中品读经典、诵读经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多年璀璨历史的民族,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那一部部经典的著作就是这长河中耀眼的波光,而正是这些文化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进步贡献着它们的生命活力,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感受传承中华文化,自然此举对于中学生更是意义非凡。

对于我所任教的初中学校的学生来说,身心各方面都比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变化,如何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到经典对于心灵的浸润,学校、老师各个层面都在探讨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下面就个人的一些观点作简单阐述。

何谓经典诵读?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中华经典则是这些流芳百世的《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论语》……

    经典诵读就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我国古代经典名著、名篇,如我国的《论语》、《老子》,以此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启迪具有创造力的智慧,提升中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经典诵读?如何进行经典诵读?内容的选定及诵读的方法这应该是学校教师各个层面都在探讨的问题。

泱泱大国经典众多,如何选择适合初中生年龄段的内容进行诵读?又如何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这里笔者的观点从教材出发,从教材中的经典出发,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把大把的辅导班占用,又有几人能静心诵读?教师的时间被每天的课务作业占用,又有几人能精心诵读?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教材中的篇目既然也是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且是吻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的,是适合学生全体阅读的,所以教材中的经典既是教师上课的内容,又可作为师生经典吟诵的篇目,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师者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指导学生去诵读经典?引领学生课后自行经典诵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方法上予以指导,虽说教无定法,但是学生也可以从你给出的方法中去总结去衍生出更多的适合诵读的方法。师者在此可以只要做一个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工作,笔者在想,当你把学生诵读的兴趣调动起来,下面的工作真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行为了。

每一篇文章除了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故事,有可能还隐藏着它背后的情感。如《小石潭记》在阴冷凄清的故事背后作者被贬的郁郁寡欢、内心的凄楚不禁让人动容;《出师表》在挥师出征的豪壮下隐隐传达出对君主的不放心……《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在读出文言味道、文章气氛、故事意境的基础上,也仍需读出背后的情感。在跟学生诵读前三层次的基础上,学生可能对背后的情感一时又说不清楚。教师可以泛读,学生反复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种复杂的情愫不会被前面的兴致所掩盖,如果背后没有情感,作者在兴致极高的情况下,为何会生发出这样只两人的感慨呢?原来作者这篇文章写于被贬之时,而作者没有被这样糟心的事情所困扰,仍然有闲情逸致寻友赏月,虽然最后提到只有这样的两个人,表现出对汲汲于名利者的鄙弃,对自己和友人的安闲自适的赞赏……所以,文章结尾的慨叹不是兴致的终结,而是兴致的衍生,是事件背后情感的烘托。

诵读,需要教者悉心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读得机械重复。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这个范式里有很细腻有效的朗读指导,比如,关于延长音,关于声调,关于语气……这个范式一共设计了四个层次鲜明的诵读要点,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文章的气氛读出一点故事的意境读出一点背后的情感,四个部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的诵读有情有味,渐入佳境。从艺术的层面来看,教者的诵读指导,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更是把诵读指导作为一个媒介,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即:诵读指导不是纯粹的对诵读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在一次次诵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本有所理解与领悟,如此,诵读与理解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9-19 15:16:46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