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历史课堂的看法

发布者:刘杰     发布时间:2018-12-20 浏览数( 3) 【举报】

就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认识有效课堂,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上一节有效的历史课,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有效准备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资料、学具等)

2、要有效导学案

保证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作为有效探究重要载体的探究性问题,应立足对文本的深入挖掘,立足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要难易适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3、要合理分组。(组内成员合理搭配,包括智力、能力、兴趣爱好、组织等)

二、要有效问题探究

 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问题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机会,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点处,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

2、问题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

3、方法多样,要有合理的引领、点拨、发问。

设计课堂问题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

4、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

三、学生有效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激活学生课堂有效参与意识的关键。 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想其不敢想,说其不敢说,学生才能在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顿悟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意识。只有在课堂上,这些点拨和交流才是及时的、高效的。

四、有效小结,

小结归纳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既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主要的是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如:可以通过一道习题的解决,让学生反思,师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方法;通过一个层次的学习,再让学生反思,概括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思想;最后通过全课反思,不仅达到对所教内容、所用方法的回顾,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操作、想象、分析等找到共同特征,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

五、有效检测。

课堂检测,顾名思义是指在课堂上而不是在课外做的作业,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拓宽,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此环节实施的恰当与否,效果如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整节课的实效,本人认为在设计课堂检测的时候必须始终要围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目标,

首先在形式上,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以前往往都是几个学生的“展示”。

其次,课堂需要“写”的作业。学习需要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静下心来认真书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六大解放”的思想,强调学习需要头脑、双手、眼睛和嘴巴的共同参与。而我们现在的课堂,特别是历史课堂,听、说、读的训练几乎占满了四十分钟,似乎觉得课堂很饱满,其实是忽略了“写”的训练,这种忽略书写的课堂,显然与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与当今以“写”为主的考试方式严重脱节。所以,无论是从学习的心理、教学的目标,还是评价的方式来看,课堂上“写”的作业确实不可省缺。所以本课的课堂检测的后半部分,本人留有时间给学生去动笔写一写材料分析题。

最后,典题精做,及时巩固,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的课堂检测题目80%来自于各省的中考题,学生通过做这些精选的练习题,进一步消化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锻炼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迁移与应用能力,以及及时发现和反馈学习中尚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我力求在教学教程中能使学生“人人心动,个个参与”,增加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营造一种开放动态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焕发活力,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出终身学习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努力是上的每一节课都是有效的、高效的。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