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国学经典进入课堂的意义

发布者:朱丽丽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数( 3) 【举报】

    国学经典不仅见证了中华悠久的民族传统,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为人之本,更是在我们脑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梦中包括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道德梦。要想实现道德梦,应该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文化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传承了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内容,浩如烟海的经典,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朗诵国学经典,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中,沐浴人类精神文化的伟大力量,追溯人性的本源。让我们不断汲取国学经典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拓展我们的视野,磨练我们的意志,塑造我们的行为。
一、弘扬国学经典,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功利化和实用化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传统经典知之甚少:不知道何谓“经史子集”,不知道何谓“四书五经”,不知道何谓“诸子百家”,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中蕴含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认同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春风化雨般地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提高个体的人文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经典是儒家和道家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和原创性的的文化成果,是提升人生价值的经典。诵读经典可以使人养成一种大胸怀、高眼界、大德性、大智慧。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学生可在“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体验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在“首孝悌,次谨信”中体会孝敬父母;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恒于研究,勇于实践;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体会时间的宝贵;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体验中华文化的人际交往;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学会做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传承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践行国学经典,培养良好习惯
        学习国学经典,能让学生知行统一。国学经典要在实践中学习,所以要将传统美德有效融入生活当中。例如,要求每个班级在墙上贴上《弟子规》践行档案。档案中有二十五件日常事情,学生要按照里面的要求每天做一件或者多件好事,家长监督学生并及时告诉老师。学生还要一个月写一次个人体会。“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养成良好习惯要在儿童时代从点滴好事做起,坚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有心人功不负,我们的辛勤劳动使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高伟是原来六年级的小霸王,学习完《弟子规》后把所有的坏习惯都改掉了,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同学。现在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市田径运动会上每次都能获得好成绩。践行国学经典,让学生能够明理知行。
四、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国学经典的重视,传授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感受中华的传统美德,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通过国学经典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具有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国学经典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各种戏剧演出,创设具有国学特色的经典校园文化,国学经典教育已经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再如把国学经典运用与校园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学校道路、各个教学楼、每个园区用国学经典来命名,有效地营造具有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还要加强国学经典诗歌诵读,帮助学生塑造人文精神。多彩的生活哲学、大智慧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及各种礼仪规范蕴含在国学经典当中,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和背诵。在学校中要重视学生对诗歌的诵读,一方面,在国学经典诗歌诵读中学生会受到国学精髓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掌握后会潜意识地去体验和模仿国学经典中的美德和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世界观。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