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说一说你对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 作业周期 : 2018-12-11 2019-03-30

所属范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思路与内容呈现

作业要求:

说一说你对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

发布者:王文静

说一说你对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

提交者:学员关丽霞    所属单位:崇信县锦屏镇魏家沟庆恩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3-12 22:06:22    浏览数( 1 ) 【举报】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 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 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 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 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 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活动的有 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 敬业、 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 具有世界眼光, 面向全体学 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 学科教材中。 

    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 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 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学生的吸引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 的方式方法、 有效途 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 --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 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 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际视野,成为 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教育部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共同 发布)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 核心, 把法治教育 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 全面提高青 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使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成为青少 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2016 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 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 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 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 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 养成 守法意识, 使青少年 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 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践行法 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义务教育阶段。

       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 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 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 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 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 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 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 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 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 年级)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 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 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 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 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 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 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 终实现法治。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角度,不 用“法制”用”法治”更为适切。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 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 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 的境界,那么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更加 明确。 研发、编写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 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气派的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 教育任务。

     《道德与法治》作为教育部更名后的统编教材,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作为每位教师来说我们都是学习者,都在探索和 学习的路上。以上就是我的理解。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