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09-072018-12-09

作业要求 :

请大家根据参加研修活动的情况,提交一份坊主布置的研修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否则审核不予通过!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发布者 :田小永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王雪芹    所属单位:许昌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0-24 17:48:48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回归本真生活, 引领学生成长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品德老师的问题是: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很多,然而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做法与老师们的要求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我们也多次交流研讨,意识到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我们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解决现状应该回归真实的生活 。

    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目标追求的基本理念,它明确告诉我们,整个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教育背景和教学素材,通过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突出体现课程立足于学生生活,围绕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

鲁洁教授曾说:“品德课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每一节成功的品德课中必然清晰地记载着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点点滴滴,直接地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而学习经历将是他们今后人生发展的第一段阶梯。

然而,道德教育应回归什么样的生活呢?只能是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实效性不强,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原型或适合其生活经验的那些生动、活泼、真实的道德事件、冲突与场景,由于与其切实的利益关系相涉,故能吸引学生的道德兴趣、省思与判断,借助于师生、生生的对话与讨论,真实的道德生活事件就可以引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热情及具体的道德行为,真实的道德生活流露出、折射着学生自在而真实的德性。

为此,我们思品组在杜校长和组长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把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中提炼出课堂活动的主题,收集、锤炼、编排课堂活动中的内容。这样,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贯通,课堂呈现的活动情境是真实的、自然的,为学生熟悉的,是学生自己的,也是学生生活提升发展所必需的。如:我们针对校园踩踏草坪和跨越绿篱的现象开展了《让文明之花遍校园》学习活动。

有了鲜活的德育资源,我们还应该使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导入、设计贴近生活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课后拓展的生活化,从而使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教学导入贴近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让文明之花遍校园》一课,先出示关于校园内草坪绿篱的美好图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教与学的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对思品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接着出示被跨越、被踩踏后的绿篱草坪,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话题兴趣浓厚、新鲜感强,教师生活化的导入,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氛围“热”起来。 
  2.设计贴近生活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 
  品德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品德这门课,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于活动的生活化、趣味性激发的。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创设适宜有效的活动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文明之花遍校园》一课,当学生看完对比鲜明的图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活动:“校园的草坪、绿篱应该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辩论:

“我认为校园的草坪、绿篱应该封闭,这样同学们就不踩踏草坪,不跨越绿篱了,就可以保护小草、绿篱了。”一生说。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认为校园的草坪、绿篱应该开放,这样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欣赏绿绿的小草、绿篱,至于保护重在同学们自觉”另一个学生说。

“近距离欣赏,那就有可能让小草、绿篱受伤,所以我认为封闭起来更安全。”有学生反驳了。

“我赞同开放,如果开放了,小草也没人踩踏,不正好可以证明哪里有实验小学的学生,哪里就有新风尚吗?”“就是就是,开放好,用篱笆封闭,我觉得既不安全,说不定还会给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的人们留下坏影响。”……

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让学生在生活化、趣味性的活动中开动脑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亲身实践”中内化学生行为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虽然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光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还必须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展。《让文明之花遍校园》学习后,我们开展了“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的活动,组织好环保小组,各班还设立观察员,定期交流实践成果,及时总结反馈,评选班级“文明之星”,让学生成为校园环境保护的参与者、监督者。 

教育回归本真,生活引领成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发掘并运用丰富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让生活引领学生成长。

 

 

 


附件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18-10-29 17:48:5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