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美术手工课教学

发布者:陈宣霖     发布时间:2018-10-07 浏览数( 0) 【举报】

            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说,我们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美术教师,如何更好的在手工课堂中开发利用新课程资源,首先是解决问题、敢于挑战。在此,我归纳出以下几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整改策略:

 问题一:手工课的材料带不齐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几个孩子带不齐手工材料,他们会说:“忘记带了!”“爸爸、妈妈不给我买!”等等。导致手工课材料带不齐的原因有很多:

1.孩子本身主动性不强

有些孩子觉得上手工课带材料太麻烦,干脆不带。有些孩子不看重美术的学习,觉得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这种情况一般受家长思想的影响),美术课学不学好无所谓,所以也不愿意带手工材料。

2.家长不支持

教学的开展需要家长的支持,不但精神上要支持,而且物质上也要支持。经常性的购买材料让家长觉得美术课的花费太大了,难负担。特别是咱们农村的学校,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够高,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意识不强,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到位。这样就很难让家长自愿参与并协调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难以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

3.学生对于材料不善于保存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问题,他们在使用完手工课材料之后,往往不善于保存剩下的材料,以至于出现了上一节课买一次材料的问题。这种频繁的购买同一种材料,不但浪费财物,同时也让家长产生反感,学生感到厌倦,从而导致手工课不能顺利进行。

 策略:

(一)课堂中采用应急措施

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孩子没有带材料,就会帮助他到其他的同学那里借。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每次都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最好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耽误正常上课,又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认为遇到孩子没有带材料,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找事物的相同点和相通之处,来思考解决的办法。比如:彩色纸没有带时,可以用彩色笔画出彩色的纸来,画出来的彩色纸更活泼可爱;剪刀没带时可以用手撕纸,撕纸的效果很不错,而且又可以锻炼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如果材料没带的孩子不是很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没带材料的孩子和材料带齐的孩子组成一组,共同使用材料,并完成手工创作。这样不但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二)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是孩子本身不愿意参与手工课,随意让自己忘记带材料,那教师就要考虑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看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才是上好手工课的有力保障。

在手工课中,我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我会把自己的范作送给材料准备得最充分的孩子,把优秀奖给材料准备得最积极的孩子。我还设计了孩子们的课堂档案册,每节课对孩子们准备材料的情况以及作品成果进行登记并奖励,作为一学期美术成绩评定的其中一项参照。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手工材料准备得更积极了。他们会在课前主动问我:“老师,明天美术课带什么?”“老师你看我带了很多种材料!你可以帮我一起做吗?”孩子不但能积极准备手工课要用的材料,有的还会主动寻找不同的材料来创作。

(三)用行动向家长证明孩子需要他们的支持

手工课需要的材料大多数以购买为主,而学生又没有经济能力,所以必须有家长的支持,才能完成材料的准备,所以也不能忽视和家长的配合协调工作。每学期我们都会挑选出一部分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在本班进行几次作品展览,以此来增长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向他们的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美术作品出现在展示栏中,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本事。而这种成绩的取得,更加能让家长那种传统的“美术课就是画画”“学好语、数才是最要紧的”错误观念改一改,从而也来关注孩子的艺术培养。这样,手工课的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长期以来,我坚持在课后提醒学生保存好自己的工具材料(建议他们在家准备一个废旧的小纸箱来存放),这样即保存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又养成了学生俭省节约的好习惯。同时我会让他们把每次课中完成的作品带回家和父母一起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家长看了自己孩子的作品,就会更加支持孩子的学习,学生会对自己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有信心了。

 问题二:手工课中创作时间不够

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还没有完成,下课铃声就响了。这种现象是我们手工课中经常出现的。很多美术教师已经看到这个现象,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可能会有教师觉得:反正没有人听课,下了课再让孩子们接着做,也没有什么。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够严谨,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创作时间不够。久而久之,孩子的手工制作技能、速度以及双手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策略:

(一)课堂教学组织要严谨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以前听过的美术展示课,为什么那些孩子能够顺利的在课内制作出完整的手工作品?那是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得准确,上课有条不紊,能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大多数孩子能在课堂内完成创作。

在备课时,我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流畅的教学过程,就是为了上课不“滑”出去,抓重点,拎难点,做到收放自如,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时间创作。课堂教学组织得严谨,不但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所以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省自己的课堂,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让孩子们畅快的在课堂中创作。

(二)孩子动手能力要关注

要想让孩子在课堂内顺利的完成一件精美的手工作品,我觉得手工制作的技能、速度,以及双手的协调性等方面是最关键的。手工课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想培养动手能力就要让学生多实践,多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寻找制作的技巧,掌握技能。要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我记得教一年级孩子时,时常会有孩子拿着剪刀和纸片走到我面前撒娇:“老师,你帮我剪一个圆圈,我剪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帮他剪了第一次,那么,以后孩子们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制作,他就会习惯性的依赖你了。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难再有进步了。所以,要让孩子独立完成手工制作,从不会到有点会,然后到完全会,最后达到熟练程度。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孩子在制作上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时,应及时来到他身边适当的点拨他,让难题迎刃而解。而且还要不断提醒孩子做事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制作要有条理,求质量的同时还要讲速度。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动手能力。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手工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教师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探索各种方法巧妙的解决。

解决了手工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上好每节美术课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怎样融入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手工课上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收集各种材料,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手工课来说尤其重要。材料准备得充分与否和手工课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准备好制作的材料是上好手工课的前提条件。没有材料,或材料准备不充分,手工制作也难以完成。课前是美术老师最繁忙的时候,除了按要求进行的常规准备外,还要多去考虑制作材料的问题.在布置学生制作手工作业的时候,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在选择和寻找材料时需要注意的几点: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适合自己操作;2、容易获取,便于携带;3、经济实用。结果学生选用的材料和完成的作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下面就是我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应用各种材料的几个例子:例如,湘版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小小储钱罐》一课,要布置他们寻找和收集各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罐装可比克、废纸杯、花布头、旧手套、旧袜子等,同时还要启发他们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创作成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让废旧材料在自己的手中 “变废为宝”。这不但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工艺劳动,也是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手段。由于材料收集容易,不用花费,具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它更是美术手工制作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最好切入点。在本次的手工作品中,就有不少是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从废品中变来的“宝贝”!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孩子普遍具有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手工制作课导入的方式就要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也要新,使学生有新鲜感。

1.导入新颖有吸引力。

情景导入是每节课的重点,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蝶儿飞飞》一课,我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优美的音乐,再展示几只造型、色彩各异的蝴蝶供学生欣赏,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蝴蝶群中。那绚丽的色彩、动感的飞行会使他们耳目一新,一下子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他们自然会产生我也要做一只会飞的美丽蝴蝶的愿望,因此会迫切地想知道这么美的蝴蝶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就会用心的去听、去想了。学生主动参与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培养。

2.内容新颖有趣。

如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搓泥巴》一课,学生看见一块泥巴可以搓成很长很长的泥条,利用泥条可以盘出各种泥篮、泥壶、瓶瓶罐罐,甚至可以盘出动物、建筑物等各种造型,一定会觉得很有趣、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并且在制作中探究。他们发现泥条之间要压紧,否则会脱节;连接的地方涂点泥浆会粘得更牢;用牙签、笔芯之类的东西可以在泥条上刻画些点线或好看的花纹等等。《演电视》一课的创作环节是:找素材——构思——创作——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要是有一环没有落实好,后面的几个环节就难以完成了。课上,合作的同学讨论:如何制作电视机?(用旧鞋盒、旧牛奶箱等材料做电视机壳,采用彩纸、色卡纸、彩色宣传画纸等进行装饰)找什么题材的故事表演?(神话故事、动画片、我们班级自己的故事)怎么画故事?怎么表演故事?孩子们围绕几个中心问题讨论得非常激烈,课堂气氛很不错。合作的同学一人制作电视机,另外几人画有趣的故事,分工合理又和谐,创作效果甚佳。

这样,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发掘了学生的审美潜能,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

 

三、精讲多练,保证动手时间。

要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惜时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制作。教师的精讲力求浅显易懂,措词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要演示制作方法。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节省时间,可根据需要制成半成品,上课时进行组装或演示,要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动手制作的知识技能需要学生掌握,但不能全靠老师讲解,可以以欣赏带动制作,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制作方法,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更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多练。例如我教湘版五年级上册

《蔬果的联想》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蔬果动画片”,让他们从动画片中得到启发,然后再根据自己收集的蔬果造型和颜色进行大胆创作,教师给于简单提示(利用一些不同颜色的豆子来装饰眼睛),这样一个个生动可爱的蔬果娃娃就展现出来了。

 

四、鼓励求新,拓宽想像空间

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有时候,书本教材的内容过于专业化,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的。当然,课程教材不可缺少,但手工制作课堂教学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的教材当中,而要在此基础上,跳出书本,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去发现、去尝试,从而寻找到更适合他们实际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

   我在进行人美版第二册《纸拖鞋》教学过程中,作了两方面的突破:一、造型手段的突破。一年级的学生造型能力差,他们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像,导致心灰意冷。于是我允许他们可以把脚踩在彩色卡纸上,用笔勾描出双鞋的外轮廓,把它剪下来,再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并装饰成一双漂亮的鞋子。二、表现对象的突破。在这一节课中,我还鼓励学生除了制作有趣的鞋子外,还可以制作“有趣的手套”、“有趣的袜子”、“有趣的帽子”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可真是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为这次展览添画了精彩的一笔。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像力最活跃的时期,想像力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演示实物等形式创设情境来拓展学生想像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漂亮的建筑物》一课,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建筑物的造型,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颜色特点,同时展示几件“建筑物”的作品,引导学生大胆想像、求新求异,运用自己带的材料,制作出造型各异的建筑物。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材料上的空间、造型上的空间和功能上的空间,学生就能制作出造型各异、与众不同的建筑物,同时又让孩子们体验一次当设计师的滋味。

五、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各科门类的界限,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在传统的制作课中我们可以结合现代教育者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种学科中去感受。例如人美版第三册的《树叶拼贴动物》,可以与语文课中的《落叶》、《树叶画》相结合,说说落叶的景色,谈谈叶子的形状;也可以与生活劳动相结合,在秋天的日子里进行一次捡树叶美化校园的活动;还可以在活动中加入科学的知识,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为什么秋天树叶会落下"、"为什么树叶落到地上背面朝上比较多"等自然现象。这样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拼一拼,评一评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这些学科间结合的活动课都能从不同侧面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活动过程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
六、延伸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人美版第三册《泥条头像》一课时,学生对用废旧瓶子制作头像意犹未尽,教师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延伸课堂,组织一次《沙瓶画》创作,让学生在制作泥条头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造型的旧瓶子、细沙及水粉颜料制作沙瓶画,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提高综合审美能力。
  "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课堂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除了手工课可以进行课堂延伸外,还可以在传统的绘画课中添加制作的新内容,传统绘画课的延伸课也可以用制作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我在教湘版四年级下册《我喜爱的玩具》一课时,学生主动向我提出想要给娃娃做衣服,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娃娃除了可以绘画以外,还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组织一堂别开生面的娃娃服装设计课,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再创造,让学生在尝试中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价值,在于能有效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平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去美化自己的房间,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课外制作其他作品来美化生活。这样可以天天看到,既可欣赏,又增添了手工制作的实用性,使他们有了自信,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促进。

在美术手工课中实现更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制作情趣,拓宽学生想像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拓展美术课堂。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充足的材料准备和时间保证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把美术教育的思想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寻常的资源可以创造出美妙和快乐。 

 生活与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手工课程资源。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让我深深体会到,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胆开发和利用自然、生活的手工教学资源,教师能更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目标,实施新课程教学,学生不但能更好地提高和锻炼想象力、创造能力,而且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的被激发起来了。曾经有好几位家长不约而同地向我反映,最近他们的孩子对学习美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一回到家就折呀、剪呀、贴呀,一做就是一个晚上或一个下午,还意犹未尽的。但是如何更好的、更巧妙的、更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还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发现,更多的去尝试。但愿我和大家一起,能在这条大道上越走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