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说了多少次都不听!”也许是父母在孩子犯错后没做这个事

  发布者:王莹    所属单位:示范区九中    发布时间:2018-10-06    浏览数( -) 【举报】

“说了多少次都不听!”也许是父母在孩子犯错后没做这个事

 

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会犯错,可以理解。

但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这个就有些头疼了。

 

比如上周发的《孩子被打了怎么办?比打回去更好的办法是这样做》,有很多朋友都说孩子爱打人的这个难题引导不了怎么办: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沮丧: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次都不改?是我的方法有问题还是孩子不听话呀?

 

稍安勿躁,先来说一个昨天在商场发生的故事吧。

因为今天要从北京飞东京去看玩具展,所以英国回来后六爸把六六接回了郑州,我就在北京忙游学期间堆积的事情。老同学找我一起吃饭,于是就约了我要去看电影的那个商场,她带儿子来的,我们等吃饭,就选择了一个游乐场。孩子在那边玩,我们在一旁聊天。

 

游乐场,孩子的天堂,却也永远是风波不断之地~

 

同学儿子快四岁,本来正在搭积木,突然一下把积木砸到砸向眼前的积木堆,倒下的积木就砸到了积木旁边的其他小孩儿。那个小孩儿比同学儿子大,大喊“你要干嘛”?看到发生了状况,我和同学也赶紧冲进去,他儿子一脸倔强的站着,同学就逼孩子跟被砸的孩子道歉。

 

同学儿子倔强着不肯,攥着玩具不说话。同学只有自己道歉,然后继续回头吵儿子说这种行为不对,不能乱扔东西砸到别人,苦口婆心说一堆,之后让孩子继续玩去了。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孩子的表情,满脸木然,又带着点不耐烦,以及“终于结束了”的解脱感,去玩具堆里玩了。

 

当时我就觉得隐隐有哪里不对。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她儿子又发生了类似的场景。。。

 

同学第二次就彻底发脾气了,也不让孩子玩了,拉出游乐场把孩子一顿训。然后无奈地跟我吐槽“熊孩子怎么说话都不听”!

 

大家回想一下,在孩子犯错后,我们很多人是不是这样处理的?觉得道理讲了,引导过来,孩子却屡教不改,都是孩子的问题。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朋友总说六六在我身边很听话,很讲道理,难道真是我运气好遇到的宝宝特别天使么?

 

其实,真不是。

 

我们在孩子犯错后跟他们所讲的那些道理,我们所使用的那些引导方法,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吸收”了吗?

 

我始终觉得,在早期教育中,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甚至“屡教不改”,不是他们冥顽不顾,而是他们真的没有听懂我们在教什么。

 

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即便是同一件事情,在我们和孩子的理解中,是存在“认知差”的。

我们很熟悉的一些事物或者道理,对于认知能力还在发展完善的孩子来说,却是茫然,无法理解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六六刚学会自己穿衣服时,我跟她说“穿反啦”她很懵懂的前后掉了个面。而其实,是正反面穿反了,但是对两岁多的六六来说,她完全领会不到我话里的指向。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认知差,是非常高频的存在于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之间。而正是这种“认知差”,让孩子“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我们所讲的那些道理,更没有学会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

 

其实,面对育儿问题,解决方法很多,而难度在如何让孩子学会这些方法。

所以,这两年在不停摸索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技能,这个也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育儿技能-复盘

 

“复盘”本身是棋类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在棋盘上重下一遍,以检查对局中对弈者的优劣与得失。

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是上高中时,老师指导给我学英语的办法。让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白天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遍,总结得失。

 

而后来在和六六的沟通中,也逐渐发现了复盘思维在育儿中的妙处。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做完了,人不会再关注已经过去了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在育儿中忽略的东西-我“教”了,但是孩子却没听“懂”,我却以为孩子下次就会做我“教”的事情。

 

✿划个重点:很多时候孩子“表面行为”和“背后原因”,以及“下次怎么做”是隔着千山万水的。

而复盘,将发生的事情的全过程重演一遍,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解决这种认知差,从而加深孩子印象,帮助其理解,熟悉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如何去做。

 

复盘怎么做?

 

第一个步骤:

刚才发生了什么?(what)

描述清楚问题,而不去判断对错。简单来说就是客观说事实。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很多时候小孩子并不懂自己做错了什么?

比如我同学儿子在游乐场用积木砸人,对他来说,暴力乱砸的起因是他对物权的混淆,别人拆他建的高楼,即使是公共场合的,他也很愤怒,在他心里,他也许并不觉得自己砸人有什么错。

 

✿小tips:最开始我总是对六六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后来发现有时候她并不能很好的把过程说清楚。后来我就换了方法穿插着问问题让她回答,从我观察的细节去帮助她回顾。 这样即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又能更了解当时她看待这个事情的重点。

 

第二个步骤:

为什么会这样?(why)

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也是复盘时候的一个重点。

比如同学儿子游乐场砸人事件,在后来我带着孩子复盘的时候,听到了他讲述的原因,是因为别人拆他搭的楼房。而她妈妈在训他时,只看到了打人这个“果”,却不知道“因”,也不适合了解因,自然教训的所有道理都不会被孩子听进去。

 

而实际上,仔细跟孩子讲公众场合的物权规则以及应对方法时,他的情绪得到理解和引导后,才可能去思考后续的砸人是否正确的问题。

 

所谓对症下药,了解了事情的起因,我们才能有应对之策。

 

第三个步骤:

细化每一个环节去分析孩子之前的做法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part)

同学儿子有物权意识,是正常的,也是我们应该去认可的。

只是他在公共场合中所表现的对于物权的混乱却需要我们去引导。

还有他发脾气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并不恰当,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孩子情绪管理的重点。

就事情发生的环节去分析对错,不要一味的去否定孩子批评孩子,而是抓住孩子的犯错的关键点,然后对应着解决问题。

 

第四个步骤:

假设各种不同场景,以后再遇到该怎么做?(how)

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这也是复盘的精华,引导孩子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关键步骤。

 

假设各种场景各种步骤,来询问孩子应该怎么做:

如果有小朋友来抢你手上的玩具,你该怎么做?

如果小朋友拿的是游乐场的玩具,你怎么做?

诸如此类,将情景丰富话,具体化,孩子才可能真正理解我们所讲的道理。

如果当孩子开始反问如果怎样那怎么办的时候。

 

恭喜你,这次复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孩子开始了思考我们引导的内容。

 

复盘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马上就做,也不要过了很久才做,待孩子情绪平稳后就可以开始

如果马上就做,孩子依旧沉浸在刚才的愤怒,沮丧,伤心等情绪中,我们说什么,孩子是完全听不进去的。这时候所做的复盘对于孩子来说跟说教无异,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喋喋不休讲道理时,孩子会很抗拒“妈妈你不要说了。”

如果过了很久再做,短记忆的孩子也许已经完全忘了刚才发生的细节,我们同样会做无用功。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后,我们再开始复盘会比较有效,不然还是鸡同鸭讲。

 

✿复盘不是总结,总结是单一呈现,复盘则机动灵活

总结是得出一个结论,复盘是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是一个帮助孩子了解实情来龙去脉的过程,从情绪管理到假设场景,我们通过足够具体丰富的细节,来帮助孩子提高认知。从而有效的将我们的“教”,让她真正“听”进去。

 

✿复盘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要操之过急

不得不说,复盘这个技能,也并非一下子就能用的炉火纯青。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表达不一样,在复盘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抓不住的点。但是没关系,育儿始终是一个跟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空间,一起努力。

 

很多时候,因为孩子认知有限,特别是和成人思维存在认知差。事情发生了,我们讲道理,事情就结束了。但通常这个引导并没有到孩子心里去,所以才导致我们所做出的解决办法总是在做无用功。

 

而我们用“复盘”技能,刚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每个细节的对错分析-情景再现以后怎么做。

 

 “复盘”的反复使用和深入挖掘,能帮助我们,也能帮助孩子做的更好。

 

能不能将育儿之道真正的发挥作用,能不能帮助孩子“知行合一”,复盘思维,你get到了吗?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