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初一《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发布者:王学威    所属单位:达州中学    发布时间:2019-01-22    浏览数( -) 【举报】

19 皇帝的新装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2.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3.联系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审视并反思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培养真诚、求实的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审视并反思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培养真诚、求实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吧?这些优美的童话故事曾经承载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品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看门人的儿子》《丑小鸭》和《红鞋》等。他的作品集《安徒生童话》已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丹麦追随法国拿破仑与英国作战,结果战争失败,丹麦成了英国的附属国。从此,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常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称职(chèn)             愚蠢(chǔn)                 钦差(qīn)

滑稽(jī)                      陛下(bì)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             (cì)                             爵士(jué)

头衔(xián)                 勋章(xūn)                      御聘(yù pìn)

(2)词语释义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精致:精巧细致。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天真: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3)词语辨析

“特性”和“特征”两个词都有“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的意思。“特性”专指内在的特殊性质,一般指物品的性能、性质。“特征”指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多指具体的,特别是外表或形式上的。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答案示例: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答案示例: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并用这个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的脉络。

答案示例:骗。骗子()——皇帝()——大臣()——百姓()——小孩()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理清了文章的线索。课后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读文本,鉴赏文中的人物和语言特点,下节课我们将就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1)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2)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3)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答案示例:(1)无可救药 (2)骇人听闻 (3)随声附和

2.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文章以新装为线索,写了“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几个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三、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在该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答案示例:(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示例: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答案示例: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下里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答案示例: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答案示例:不惜”“所有”“”“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愚蠢。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答案示例: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答案示例: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作者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想象,展开大胆的夸张,虚构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的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骗人,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道出了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演下去,都是人物性格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并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像那个孩子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吗?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上当受骗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

点拨:答案不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人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严肃的思考:人性中的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如何去呵护,去坚守,如何才能使心灵的家园永远灿烂无畏。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

AI推荐 换一批